最新: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
母乳被公认为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利于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和免疫系统的建立。母乳喂养不仅能为母婴提供短期、中期和长期的 诸多健康益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1]。其中,哺乳期乳 腺炎及合并的母乳喂养则在 无回声区内见到细小点状回声或脂-液平面,甚至后方可见衰减。 CDFI:病变区域血流信号可正常。
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病变区域因水肿皮肤增厚,皮下脂肪 层回声增强。腺体层可增厚,一般腺体浅层回声增强、深部回声减低, 其内无明显液性暗区。CDFI:病变区域血流信号丰富。多伴有同仞] 腋下淋巴结肿大。
哺乳期乳腺脓肿超声表现:病变区域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层回 声增强,腺体层厚度明显增厚,腺体回声不均匀增强或减低,其内可 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可呈无回声、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病变边界不 清,壁厚,形态多不规则,可位于皮下、腺体层、乳后间隙,破溃者 可见液性暗区延伸至破溃口。CDFI:病变区域血流信号丰富,呈高 速低阻。多伴有同侦]腋下淋巴结肿大。
:
一般不被推荐用于哺乳期乳腺检查,只有在不能排除乳腺恶性肿瘤时 才考虑进行乳腺X光检查(B)o
:
经正规抗感染治疗1周,局部症状无缓解或加重,不能排除炎性乳癌 或其他特殊感染类型时,应考虑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组织学诊断 (GCP)o
5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和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将哺乳期乳腺炎分型为:
:
乳房局部肿胀、疼痛,可触及有压痛的肿块或增厚区,形状为楔形或 不规则状,皮肤无明显红肿,皮温可升高,一般无发热、畏寒等全身 症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比例 均不高。
:
乳房局部肿痛,存在硬结,在排除全身其他系统感染的前提下,出现 以下一种情况即可诊断:(1)乳房局部红斑形成伴或不伴皮温升高;
全身炎性反应表现如寒战、头痛等流感样症状以及全身不适感;
体温>°C ,血常规的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或C反应蛋 白升高[13]o同时,急性炎症型按发生部位又分为两类:炎症位于乳晕 区以外区域为外周型乳腺炎;炎症全部或部分位于乳头乳晕区为中央 型乳腺炎。中央型乳腺炎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易进展为乳腺脓肿, 该型治疗困难,容易形成脓肿,因此中央型哺乳期乳腺炎应特别引起 重视[14-15] o
:
急性炎症型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恰当,则会发展为乳腺脓肿,病变部
位皮肤红肿,可扪及肿块,可触及波动感,明显压痛。如果患者已使 用抗生素治疗,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不明显,但病变部位可扪及肿 块,可触及波动感,而且压痛多不重。若无波动感,行超声检查可诊 断深部脓肿。
6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为保证充分休息,不中断母乳喂养,有效移出乳汁,合理使 用抗生素、止痛药物,必要时适当补液。对于形成脓肿者,提倡微创 治疗。
[16-20]
局部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局部水肿,有效排出淤积的乳汁,利于炎 症的消散。
:
有效的乳房按摩可以排出淤积的乳汁,刺激泌乳反射,保持乳管通畅, 减轻乳房肿胀[11]。适用于任何情况引起的乳汁淤积及导管堵塞,但 在乳房严重水肿时应避免局部直接按摩,应在该乳腺导管走行的其他 无肿胀区域进行适当力度按摩,保持乳腺导管通畅,达到刺激泌乳反
射目的即可(GCP)o在婴儿吸奶前,应先对乳房进行负压软化(Reverse Pressure Softening) [21] (GCP)0其目的是在婴儿含住乳头前,在乳晕 周围建立一个环形凹陷区域使婴儿更方面吮吸。注意事项:按摩前注 意洗手、保暖,按摩的力度要适度,切忌暴力按摩,应避免导致疼痛 的按摩和各种形式的强力按压,因为这会增加乳腺组织的损伤及水
肿,加重病情。
(GCP)
吸乳器的使用:推荐使用电动吸乳器进行吸乳治疗,可佩戴大 小合适的吸乳护罩,通过刺激泌乳反射促进乳汁排出。注意吸力要适 度,吸乳时间不宜过长。使用吸乳器时,最重要的就是将吸乳护罩放 置在正确的位置。适用于所有哺乳期患者,禁用于中央区严重水肿者, 因吸乳护罩会压迫中央区加重局部水肿。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可使用超声脉冲电导于患处进行治疗。适 用于局部皮肤无破损患者,对电导贴片过敏者禁用。
(红肿痛部位)的药物治疗(GCP):
25%硫酸镁 湿敷20分钟/次,每日3次;3%高渗盐水 湿敷20 分钟/次,每日3次。适用于局部皮肤红肿患者,禁用于皮肤破损处。
中药外敷:如意金黄散用蜂蜜调糊,均匀涂抹在大纱布上,再 以一张纱布将其覆盖成片,将制成的金黄散敷贴放在患处,每日
1次。 适用于急性炎
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