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1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闻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挚友时,与挚友依依惜别的?(劝酒送别)
③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很多杯浓酒了。)
④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芜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挚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老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福。)
⑤老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妙,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访那遥远而荒芜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挚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情,以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珍重的祝福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
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目送友人离去。)
③议议:“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视?
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
老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溢了憧憬。
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憧憬,对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老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逝在碧空终点,而诗人仍驻足凝视,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憧憬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
⑶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③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
④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离愁难消之情。)
三、对比相识,了解表达
1.老师导语: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探讨,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沟通。
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厚。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扩散远方。示意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老师总结: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情深意重。是呀,挚友是我们一生中的财宝,没有挚友的人一生都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挚友,珍惜友情。
五、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闻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闻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挚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景物,指明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逝在碧蓝的'天际。
尽:终点,消逝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望见。
天际流:流向天涯。
天际:天涯,天涯的终点。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慢慢消逝在碧空终点,只望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爱护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溢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开心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憧憬,这就使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