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给谢烨的情书篇一:从顾城谢烨的悲剧一窥中国封建家庭观悲哀从顾城谢烨的悲剧一窥中国封建家庭观悲哀 199 3年10月8日, 童话诗人顾城在激流岛上自己的住所,用斧头砍死了妻子谢烨, 然后自杀。终年 37 岁。在这里我不想过多的指责顾城的人格乃至道德上的问题,只是从他们的悲剧中我看到了中国封建家庭观念的缩影。我认为它折射出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的发展与人民深层观念的落后之间的矛盾。东汉学者班昭阐述了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及三从四德、四德之仪,从此男尊女卑感念深入人心。经历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但这种封建依存依然存在。即使是在当时文化修养达到一定程度的“朦胧派”代表诗人顾城亦是如此。更何况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这种观念在顾城这儿体现在他不喜欢谢烨去上班,不让她去电大继续深造。他不允许谢烨打扮,谢烨穿泳衣去游泳顾城也会生气。失去了自己事业的谢烨以顾城为生活的中心,为他整理、翻译作品。这些都是最残酷的精神压制, 这就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 男性习惯掌控一切,女性只能在男性规划的圈子里生活,不得僭越雷池半分。很多人将这种行为解读成顾城依赖谢烨,如同小孩依赖母亲一样。我却并不这样认为,孩子会对母亲有如此多的约束吗?这是他男性尊严在作祟。他享受这种感觉,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的一夫多妻制。顾城是以为“童话诗人”, 他的理想就是实现他的童话世界,这样的世界在中洋的小岛。他说,在他的童话城堡里,至少应该有 12 个女孩, 他想让自己成爲女儿国的国王。他幻想着 12 个女孩都是银盔银甲,保卫着他的女儿国不被第二个男人侵犯。在岛上,爱着两个女人, 实现了他的童话。这些都能体现出他潜意识里的封建观念。顾城所谓自己内心的爱,太过理想化,其实是他内心残忍的另一个极端的表现。他不爱孩子的人是缺乏爱心的,如果连自己亲生的孩子都不爱, 那么, 他所标榜的爱, 一定是假的。人不是神, 不可能把人的天性与所谓的天职彻底割裂开。顾城理想中对全世界、全人类的爱,其实只是爱他自己。因爲,他认爲他自己就是全世界,就是全人类。当这种爱无法实现的时候,它的另一个极端便跳了出来,那就是顾城个性中的残忍。他们的悲哀并不是一个人造成的。谢烨也有相应的责任。如果说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工作、外貌是因为她对顾城包容的爱。那对于她的孩子呢?谢烨在去新西兰之前就有过一次怀孕,顾城没有像其他丈夫那样,对自己的骨肉充满期望和好奇,而是在整整一个星期里,向她抱怨说,这个孩子会把他逼疯。她不得不独自去做人工流产。我想,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没有比孩子更重要的了。但是为了顾城极端的个人主义,她只好选择放弃。这可不可以理解为卑微的女性观,一味的迎合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直到小木耳出生,这种现状也并没有改变,顾城的会打孩子。谢烨只好把孩子交给当地毛利人收养。在《我的小木耳》这本书中她对小木耳的描写:“今天你对我说话, 充满小男孩的灵机和生气, 你带着艾玛去骑你绿色的三轮车了,你已经可以骑的很快,可以技术地穿过窄窄的夹道。”体现一个母亲深深地温情。文中更多体现的是与儿子分别的无奈何心酸。但是,她却选择忍受这样的骨肉分离。最后,她终于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我想要挣脱的时候,却被一把斧头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是一种病态家庭观的产物。篇二:顾城诗歌赏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小时候, 一个寒冷的冬天, 顾城在幼儿园里
顾城给谢烨的情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