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其实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实行这个动作,即谓语动词拥有 “使宾语怎么样、做什么”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其实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实行这个动作,即谓语动词拥有 “使宾语怎么样、做什么”的意思。如《郑伯克段于鄢》:
“庄公寤生,惊姜氏 ”,句子中的 “惊”,其实不是说主语庄公自己惊讶,而是说使宾语姜氏受了惊吓。实质上,使动用法是以动宾构造的形式表达了递系构造
的内容,用 “动+宾 ”表示 “使+宾+动 ”的意思。现代汉语一般不用使动用法,而是用递系构造来表示。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本来属于形容词或名词。
因为本来的词类不一样,活用作动词时,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整相同。
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常见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边就带了宾语。比如: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 ·季氏》
夫子所谓存亡而肉骨也。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君将哀而生之乎?( xx《捕蛇者说》)
“来”“活”“生”本来都是不可以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在这三个例句中全都带上了宾语,宾语分别有 “之”和“死”(死者),它们的意思是 “使宾语来、使宾语活、使宾语生 ”,而不是主语自己 “来、活、生 ”。
有时侯,不及物动词的后边不带宾语,但从上下文看,这个不及物动词仍旧用作使动用法。如:
远人不服而不可以来也。《论语 ·xx》
这个 “来”是“使远人来 ”的意思。再如: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1 / 3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可以病。 ,,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可以使之全。《荀子 ·天
论》
“病”为使动用法,但省略了宾语 “之”,下文几乎相同的句式顶用了 “使之全”,为递系构造,有兼语 “之”,由此可知, “病”是“使之病 ”的意思。
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状况比较少,但也存在。如: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左传 ·宣公二年》
单看这一句看不出有使动用法,但如联合上下文就不难知道。这一句不是
主语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主语晋侯使宾语赵盾喝酒。 “饮”是个及物动词,在
这里作使动用法,意为 “使 ,, 喝”。再如: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 ·微子》
“食、见 ”两个动词本来也是及物动词,此处作使动用,从上下文看,分别是“使之食 ”“使其二子见 ”的意思。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和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从形式上不简单分辨,一定仔细剖析语言环境,依据上下文来确立。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