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多读 多感 多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多读 多感 多悟
王俊杰 古诗词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练,距离现在又年代久远,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又常常是一个难点。究竟该怎样教好古诗词?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感、多悟。
多读 多感 多悟
王俊杰 古诗词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练,距离现在又年代久远,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又常常是一个难点。究竟该怎样教好古诗词?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感、多悟。

一、多些朗读,少些讲解

一诗到手,要想明白其意,第一步就是读,老师如此,学生也应该这样。可是在我们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的声音太少,老师讲解的力度太大。常常是蜻蜓点水地朗读之后,老师就开始大段大段地分析讲解,偶尔拎几个学生起来回答几个问题以示对学生的重视或表示课堂的“互动”。学生没有对文本进行充分阅读,对内容还不甚了了,就是老师讲得再精彩,他们恐怕也多会无动于衷,更不要说起来和你对话了。所以,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生先朗读,其间最好加上一些默读和静思。一般而言,短一点的可要求当堂背诵,长一点的则要求熟读。之后,老师可范读一遍或播放一些名家的朗读,使学生对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有一个初步的领会。
此外,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老师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怎样使老师的“讲”成为引导呢?这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少讲,精讲,即讲必须讲的内容,讲的内容要“精”,避免空泛。到底哪些内容该讲?笔者认为,学生能理解古诗词或喜欢上古诗词,主要是他们能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或有时能与诗词产生一些共鸣,或能有一些自己的体悟。老师就应该讲这些能帮助学生达到此目的的相关内容,可以是诗词的写作背景,可以是一些重要的典故,也可以是对一些关键字词的鉴赏等等。少讲但要讲到点子上,单单凭借教科书照本宣科是远远不能达到此目的的,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先充分阅读,翻阅相关资料,自己能进入审美情境,有自己的一些共鸣和体悟。

二、多些感受,少些翻译

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诗句很难翻译,有时勉强译出,则会觉得诗味顿失。对于这种勉为其难,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笔者认为,索性在课堂教学中就少些翻译或不要翻译,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对诗句的感受上。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入诗境,一起感受其中的诗景、诗情、诗意。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入境”也就是强调学生要能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这样才会亲近之喜欢之。
例如学习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时,其中一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我们多会将之翻译为:云霞在黎明时分从海上升起,灿烂无比;梅柳在春天渡江而来,开花变绿。但细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翻译并不恰当。因为从“云霞出海”到“曙”,一个“曙”字,兼含状态和时间过程;从“梅柳渡江”到“春”,一个“春”字,兼含状态和空间距离的比较。它们都有很强的视觉感受。而若简单地将“曙”和“春”理解为“黎明”和“春天”,明显与诗人传达的意思和读者的感受过程不相符合,也破坏了诗中所描写的“新奇”之景。再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全用名词,如果将其译为“山区水边一个小村子里一家酒

多读 多感 多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刘备文库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