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缘堂随笔》读书笔记
《缘缘堂随笔》读书笔记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恰好刚读完这本《缘缘堂随笔》,一时兴起决心给自己立个flag,今后 每读完一本书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年龄大了不至于读完就莫名忘却了内容和自己当时的些 许思考。
早就知晓《缘缘堂随笔》读书笔记
《缘缘堂随笔》读书笔记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恰好刚读完这本《缘缘堂随笔》,一时兴起决心给自己立个flag,今后 每读完一本书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年龄大了不至于读完就莫名忘却了内容和自己当时的些 许思考。
早就知晓丰子恺的文句透着纯真和幽默。朱自清曾说他的“文和画就像一首首小诗,我们就 像吃橄榄似的,老砸着那滋味儿。”
回忆起儿时,丰子恺印象最深的三件事:养蚕、吃螃蟹、钓鱼。其中对吃螃蟹的描写可谓 真切形象,读的时候感觉我自己真的在砸着螃蟹腿,好像之前在入秋时W吃的阳澄湖大闸蟹 都没有这么香。
后来上学读寄宿学校,丰子恺讲到青年时代有不易入睡的习惯,熄灯了就睡不着。”常常痛 恨学校生活的无理,而庇护自己的习癖。有一次看到拱北江的文句’夜寝列烛,求其悦魂’, 以为我自己的习癖暗合于古人的意见,便非常高兴。”他还讲到自习的地点就像个裁缝工厂: “要我在这里面读书,我只得先拿钢笔尖来刺聋我的耳朵。”如今许多年轻人也是如此,大学 的集体生活有一些不适应、不顺遂,便埋怨环境、埋怨他人,殊不知人是要努力适应环境的。 果不其然,后来的丰子恺已然改为“日出而其日入而息的生活,灯火在我几乎无用了。”而在 嘈杂的环境下自习惯了,“耳朵最终没有刺,但后来自然变成聋子一般,也会在别人揶揄谈 笑的旁边看书或演习算草了工
丰子恺是非常喜欢孩子的,他喜欢孩子身上的纯真-他说孩子能够“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 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所以他憧憬孩子的世界,把孩童年代称为黄金时代。在 这世智尘劳中,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时常撤出网,用纯真的心态看待这人生。
同时,他也知道时间在渐变。一方而孩子不会永远停留在黄金时代,孔子讲“父母之年不可 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而当他的孩子长大时,他的内心也同样是百感交集的;另一方 面自己也在变老,夏目漱石三十岁时曾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 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他讲到自己过而立之 年时,内心“犹之张了一顶阳伞,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更特别的是对于死的体感。
在此“於我心有戚戚焉”,好像这两年对年龄的恐惧感常常莫名袭来。曾经以为自己好像永 远是现在这个样子,却在慢慢自己慢慢成熟、阅历渐渐丰富中,察觉到了这种细微却真切的 变化,常发出十八岁不知青春美好,二十八岁方知人生苦恼的感慨。再看这世界,有的地方 战火纷飞,有的角落生老病死,有的沉浸吃喝玩乐,有的经历悲欢离合。越是临近而立之年, 越是常思考应该如何面对这生活。总想不辜负,也总想不委屈。看到无奈的心酸,也相信热 血的温暖,总有迷惘无措的'时
《缘缘堂随笔》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