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0 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止咳、 平喘、抗病毒等对症治录症状表现, 治疗1个月, 随访6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7]:显效: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症状均完全消失, 检测指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症状明显改善, 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恢复>50%;无效: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症状均无好转, 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期间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期间统计患儿复发率。比较两组患儿气道高反应性指标(IL-10、IL-12、ECP、LTE4)。
1. 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随访期间,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气道高反应性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 两组IL-10、IL-12、ECP、LTE4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治疗后, 观察组IL-10(±)pg/L、ECP(±)μg/L、LTE4(±)pg/L均低于对照组的(±)pg/L、(±)μg/L、(±)pg/L, IL-12(±)pg/L高于对照组的(±)p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2。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2例患儿在治疗初期有头晕、头痛症状, 2~3 d后自行缓解, 对照组中1例头痛, 1例呕吐, 均对治疗无影响。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尤其好发于婴幼儿群体, 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支气管炎疾病, 病情发作时患儿症状以气道高反应性为典型特点, 表现为明显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X线扫描检查可见下肺野浸润阴影[8]。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类似于典型哮喘, 通常需与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小儿肺炎等疾病鉴别诊断, 临床研究认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作与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均有密切关系, 呼吸道感染细菌或病毒出现炎症反应是引发气道高反应性最主要的原因, 进一步发展可造成患儿气道可逆性阻塞疾病, 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
止咳、平喘、抗炎和抗感染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最常用、最基础的对症措施, 如吸入糖皮质激素、使用支气管扩张药减轻气道炎症及改善支气管狭窄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配合度不高, 同时患儿家长顾虑较多, 难以坚持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治疗效果。也有研究显示, 气管扩张类药物的使用虽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