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绪论1
、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
•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开发,实现相互之间的工艺集成、技术和物理集成
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及其造成的风险、降低机会主义影响和投机几率、增
强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能力、订单、生产
运输上实现规模效益以降低成本、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
1.2.3供应商评价问题的提出
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正向现代企业普及,企业间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从以上所提及的合作伙伴关系特征可以看出,虽然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使企业从中获得很多利益,可是同时也存在风险,特别是如果主体企业选择了不合适的合作伙伴,或过分的依赖一个合作伙伴,就可能在其不能满足需求时造成惨重损失。因此合格的战略供应商的选择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供应链条件下,供应商的选择和正确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没有合理的客观的评价指标,就无法对供应商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影响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供应链环境下,主体企业不仅对产品本身的属性,质量、交货、价格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供应商的战略规划、运营状况及策略、合作声誉及信息系统的建设都提出了相应更高的要求。然而,供应商选择决策本身就由于变化多端的评价标准而变得极为复杂,所以,要确定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也成为学术界的一道热门的难题。即使确定了评价的指标,也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目标、要求对指标进行删改或权重划分,最后还要确立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案才能对一个供应商进行准确评价。最后达成了共识,确立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问题的关键是选择的标准和选择方法的确定。
1.3研究及应用情况概述
供应商评价是一个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直重视供应商选择的研究。
1966—1990年Dickson在调查研究了采购管理联盟中273位典型代理商和管理人员后,发表了70多篇关于供应商选择的论文,并列出了50条独立的准则,作为供应商选择必须考虑的依据。但这些依据在对供应商的要求上是相互矛盾的。同时,Dickson认为,质量是影响供应商评价的一非常重要的因素;交货、历史绩效等7个因素则“相当重要”;“一般重要”的指标包括遵循报价程序、沟通系统等14个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往来安排”则归入“稍微重要”之列。
自Dickson之后许多学者对供应商评价指标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991年查尔斯.韦伯等综述评论了Dickson关于供应商选择的论文,系统的提出了23条准则,并分析了各个准则的战略地位。23条准则涵盖了影响供应商选择的所有要素。以后的研究工作都以这23条准则为基础,着重于准则的描述和准则的战略地位的分析。但在1996年,韦伯在分析总结Dickson发表23项评价准则之后的相关研究发现,价格是讨论最多的一项指标,接下来依次是交货、质量、
生产设施/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地理位置、管理和组织等,并且注意到了JIT(Just
InTime)对供应商评价的影响。
Hatherall(1988)通过对制药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项指标经常用于供应商评价,按顺序依次是质量、价格、服务、技术能力、财务能力、地理位置、信誉度和沟通。Yahya和Kingsman(1999)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16位富有经验的采购精英和采购经理的调查,得到了包括质量、响应、交货、纪律性、财务、管理、技术能力以及设施等指标在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权重。
此外丄ehmann和0'shaughnessy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也做了重要的工作:他们给出了工业产品的分类,对每类产品列出了选择决策的主要准则和相应的权重,给工业产品供应商选择提供了依据.
国对此的研究则主要包括:湛述勇、荣秋提出的对供应商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还应考虑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水平;马士华等针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合作伙伴的选择将影响因素归结为四类: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质量系统和企业环境。炳轩等人从动态供应链伙伴关系的角度出发,从质量、服务、成本、效益、敏捷性、信息化六个方面讨论了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标准。
但是所有的研究都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的商业环境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供应商选择准则和权重也得到不断的修改和补充.
1.4当前供应商评价状况
从有关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供应商评价指标的研究上存在以下不足:
目前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都是基于传统的“销售一采购”关系的基础上的
供应商综合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地构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