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乌镇 导游词有关乌镇导游词.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乌镇 导游词有关乌镇导游词

  乌镇是浙江的一种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家乡。
  据谭家湾古文化遗迹的考证表白大概在60XX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
  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 原是一祠堂中的旧物,用一根四米多长的香樟木雕刻而成。
  所刻图案是郭子仪拜寿时的全家福。
  郭子仪是唐玄宗时的大将,曾率兵平定了“安史之乱”。
  上面雕刻了郭子仪、郭夫人、七子八胥及四名丫环,三位同朝大臣等二十四人。
  跨过一进院子又是三间厅堂,厅中最显眼的是两根异常粗大的刻花柱子。
  这两根柱子直径5米,需三人才干合抱。
  两根柱子上,一面上方刻有一威武的狮子,下端则是一女孩。
  另一面,上端是一男孩,下方则是一高大的大象。
  这柱子显然不属于江南木雕,是属于东南亚一带的图腾柱,一般是立于大型寺庙之前,其作用类似于中国的石狮子。
  据说,此柱也许于徐州一带,据载在古代中国,时常有民族大迁徙,明末时,有一少数民族从南方往北迁徙过程中,保存了古老的本民族老式风俗,并和本地人格格不入。
  这两根柱子便是该族原始图腾柱,是丰收和兴旺的象征。
  在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天花板,我们是看它的贴粘技术,不是看它的雕刻技术,是雕刻好后来贴粘上去的,当中的牡丹花是中国古代的国花代表了富贵,两边还雕刻了凤,凤穿牡丹代表了大富大贵了。
  在两边的橱窗里还展出的是由沈墨宁先生个人收藏的清朝初和清朝末之间的木雕作品。
  看完后来我们可以往旁边的过道出去。
  余榴梁钱币馆
  走过东大街,我们将要参观的下一种景点,被誉为“江南有钱人”的余榴梁先生的钱币馆。
  余榴梁1942年出生于乌镇,目前上海定居,40年中她收藏了世界230多种国家和地区的钱币25000多种,其中金属币21000多种,纸币3000多种,花钱1100多种,她的家犹如一座“万国银行”。
  余先生和钱币结下如此深厚的渊源,其实和她当时所学的专业是大有关系。
  1960年当时18岁的她了上海江南造船厂在厂内开办的锻造专业技校学习后,她便逐渐对钱币收藏产生了深厚的爱好在后来40年的收藏生涯中,她不仅收藏钱币并且也研究钱币,成为了钱币收藏界的佼佼者。
  近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收藏家”之一。
  展厅所陈列的是中国花钱,即古时的纪念币在收藏过程中,她不仅进一步阅读在研究有关钱币方面的着作,还广泛阅读历史和文学书籍。
  收藏、阅读、研究三结合,使她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前后撰写论文500多篇,专着10多部,其中《中国花钱》是中国第一本“花钱”专集,弥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在这展出有一枚是古钱.,十分贵重,南宋时期的大宋河山,是开炉钱中的一种。
  开炉钱是指历代钱局在正式锻造前,先精工铸制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币。
  发行数量相称少,江南地区偶而有所发现,但历来没有批量发现。
  据传“大宋河山”当时存世仅五枚,其他四枚或早已流落国外,或湮灭不知所终。
  在橱壁上所展示的是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纸币,省内内部发行所用,出省就毫无价值,相称于地方粮票的作用。
  其中有一张面额最大的纸币,银行发行的六千万元,但当时只可换来一种大饼,可叹民国时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固然,余先生的货币总价值达360多万元。
  因此亦被称为“江南有钱人”。
  茅盾故居
  乌镇的名人诸多,茅盾先生当属首位。
  接下来我们要来到的是茅盾故居了。
  茅盾故居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种是立志书院,另一种是故居了。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
  她以发明进步文化为已任,辛勤笔耕60余年,为祖国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不朽作品。
  作为文学工,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华作出了卓越奉献。
  新中国成立后,她被任命为文化部长。
  茅盾在1896年7月4日出生在乌镇的,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小名燕昌。
  少年时期的茅盾是一种勤奋好学的学生,并且尤善作文。
  这一方面得归于她的妈妈。
  茅盾5岁时,妈妈就开始向她专家当时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下来的《天文歌略》,尚有一本历史读物《史鉴节要》,也激发了她对文学的热情。
  茅盾的中学是在湖州、嘉兴、杭州念的在19XX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19XX年,毕业后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复游历日本,尽管行踪杳远,却始终和家乡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
  在文学创作中,茅盾屡屡发乌镇作故事的故事,甚至到了不肯割爱的限度。
  在《子夜》、《林家铺子》、《多角关系》、《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秋收》、《残冬》等故事中,我们所有可以看到乌镇的影子,读到乌镇的方言

乌镇 导游词有关乌镇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