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实 验 知 识 点 提 要
1、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针对考核的基本要求, 可根据仪器的用途及功能进行分类, 在分
类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印象 .
能加热量 Na2CO3),置换法 ( 如用铁粉除去 FeSO4中混有的少量 CuSO4),沉淀法 ( 如用 BaCl2 除去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 , 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除
去杂质的过程中不能引人新的杂质;
所选试剂一般只能跟杂质起反应; 反应后的生成物必须容易分离
( 最好是转化为沉淀或气体 ).
( 二) 典型的题解析
〔例 1〕(1) 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和氢气,有
两项操作是完全相同的两项操作是和
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分别制取氨气和硫化氢气体 . 甲同学用加热氯化控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乙同学用固体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 又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
度比空气小;硫化氢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 请回答:①甲、乙两同学选取的气体发生装置 ( 填“相同”或“不同” ) ,理由是
②氨气用法收集,硫化氢用法收集 .
【解析】 (1) 制取任何气体时, 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要收集
得较纯净的气体, 根据 O2和 H2在溶解性上的相似性, 都能用排
水集气法收集 .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取,需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考虑,制取氨气的反应物都是固体,且需加热;而制取硫化氢气体
所用的硫化亚铁是固体, 稀硫酸是液体, 且反应在常温下即可进
行. 所以,甲、乙两同学选取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 . 由于氨气易溶于水,硫化氢可溶于水,故两种气体都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只能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
答案:(1) 检查装置气密性和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2) ;①不同 .
理由是,所用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不同;②向下排空气。向
上排空气 .
[ 例 2] 有一瓶气体,它由 H2、CO2、CO、 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
成. 用它进行以下实验:
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未见出现沉淀. 在导管口将气体点
燃,气体安静燃烧;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壁
上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翻转,注人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
浑浊 . 用化学式填空回答:
气体中一定没有
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 例 3] 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 ( 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 ,
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填人横线内 .
(1)KOH(K2CO3)_;
(2)BaCl2(CuCl2) _;
(3)CuO(KNO3)_;
(4)MnO2(C 粉)
【解析】混合物的分离必须遵循:除杂中不能引人新的杂质,所
造试剂一般只和杂质起反应, 且反应后最好转化为易分离的沉淀
或气体 . 试剂的选择:以杂质为出发点,结合杂质物质与主要成
分物质在组成、性质上的差异即可筛选出所用试剂 . 要顺利完成
混合物的分离,往往是物理、化学方法等多种方法并用 .
[ 例 4] 现有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钠四瓶失去标签的
溶液 . 分别编号为 A、B、C、 . 分别取样两两混合 .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 “一”表示无明显现象;“↓”表示有沉淀
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推断:
(1)B 、D溶液中的溶质 ( 写化学式 )
写出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十 B,
C十 D
[ 解析 ] 这是一道物质性质型的实验推断题 . 熟悉并记某些有色特
征溶液,特征沉淀及有关反应产生的特征现象是解答此类问题的
基础和关键 . 只要以这些特征现象或特征物质为突破口,各个击
破,就能迅速、准确地解决此类问题 . 本题以图表给出信息,为
便于分析可结合图表内容写出以下 6 个简要反应式:① A+B-
——↑,② A+ C——↓,③ A+D——无现象 ( 无现象不等于不反
应) ,④ B+C——↓,⑤ B+ D——↑。③ C+D——无现象 . 分析 6
个反应并结合四种溶液的组成可知: ①、⑤两个反应必是盐酸与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和实验的操作步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