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7合唱指挥技法要领.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十一,处理好力度速度力度 1,力度的体现各种力度:强、弱、渐强、渐弱、强后面紧接突弱、终止时强—突弱—渐强等等常通过以下动作体现: 1,)图式的大小。强力度常常是大图式,弱力度常常是小图式。 2,)手势的提示。往往是用左手,也用双手。弱力度,左手手指伸直下压。强力度,手掌向上,具有持重感。 3,)指挥手势、线条是柔和还是强硬所形成的强、弱力度感。有时虽然是大图式,但手势柔和,可能形成弱力度;有时虽然是小图式,但手势强硬,可能形成强力度; 4,)预备拍对力度的提示。 5,) 转换力度之前常常需要有预备动作提示。 2,强、弱打法的例子使用《伏尔加船夫曲》的弱力度开始处和强力度高潮处进行练习。《等你到天明》(瞿希贤编合唱)在歌词“我的心”和“想起你”的不同打法《娄山关》开始强弱直接对比和连线、点性的打法 3 ,渐强、渐弱力度的打法渐弱:在保持左手手指伸直下压情况下, 有三种动作方式: A ,将左手或双手从上到下移动。 B ,从外到里移动。 C ,从前到后移动。渐强则反之,在保持左手手掌向上( 也可手掌向下) 抬起情况下, A,从下到上移动。 B,从里到外移动。 C,从后到前移动。渐强的增长常常有这样的层次:开始保持较弱力度,然后越来越紧缩的逐渐加快增长的幅度。如《葡萄园夜曲》的“rerefaso_____ ”13 拍,从第 1 拍到第 8拍p 力度,第 9拍才渐强。 4 ,强力度的另类打法夸张、强调或淡化某些音乐片段时,可能产生非规范图式。如指挥强力度高潮的另类动作--反拍子,横打。 A )反拍子用一种“放飞”般的从下到上动作。从底部“拍点”起,有力向上掀起,成为从下到上的“反拍子”。如《伏尔加船夫曲》的高潮句,在每小节的第 1拍“嘿左左”的“嘿”字。《掀起了你的盖头来》的“掀”字。 B )横打打拍子通常是从上往下,但将拍子变成从左往右,从右往左的横向,指挥幅度要开阔宽展的多,很适合强力度的要求。如《我的祖国》中的高潮句“土地上”的“地”字可打分拍,并且将它往身体左边作 90 度甚至更多的转动,然后在“上”字按第三拍图式打。《黄水谣》句子的第 4 小节第二拍也同样处理。: 5 ,特殊力度突强接突弱(fp)在合唱作品中使用得很多。这种力度处理的动作要领是: 先有无拍点后的预备动作接着加速打出拍点(成为 f)并迅速反弹回来(形成 p)。如《半个月亮爬上来》(蔡余文杨嘉仁编合唱)终止处“扔下来”的“扔“字。需要提醒的是,转换力度常常需要有预备拍的提示。《在太行山上》结束有特殊力度处理和渐强的打法。速度 1, 速度的准确性对音乐的阐释有前提意义。如太慢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太慢。太快的《八駿贊》。 2,速度的转换从快速到慢速的转换,除了用预备拍,还可能加入分拍来完成。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转换速度还经常在前段或前句的结束长音处,提前进入后段

7合唱指挥技法要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241 KB
  • 时间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