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猫钓鱼》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猫钓鱼》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仔细、要有耐性。
2、能简洁复述故事。
3、培育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能分析故事情节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师:同学们看,这节课老师给大家请来四位挚友(书上出示四只不同表情的小猫头像)。它们是多多、乐乐、平平、气气。一天,四只小猫结伴去钓鱼,回来的时候,多多很快乐,你知道为什么吗?用几表示呢?乐乐也很兴奋,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平平也觉得还不错,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可是,气气却是满脸的不兴奋,为什么呢?
(二)揭示谜底,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
1、初步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原来是因为气气没钓到小鱼,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来相识一个数字,它能表示“没有”,它就是“0”。
2、实践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嬉戏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枝)
师:老师左手现在有几枝铅笔?(2枝)你们猜猜老师右手有几枝铅笔?(1枝)
(老师面对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2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枝)
(老师再次将双手和全部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3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枝)
(老师再次将双手和全部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0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3、比较大小。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粉笔?(1枝)右手有几枝粉笔?(0枝)0和1比,谁大?你是怎么想的?
(0表示“没有”;1表示有1个,1比“没有”多,所以1比0大。)
(三)教学书写“0”
师:0像什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有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0。
1、老师示范写“0”。
2、一边示范,一边提示学生,要写好“0”应留意什么(起笔的位置、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格式等)。
3、学生书空,再在书本第8页描写“0”。
4、描红后请学生总结写0的留意事项。
师:你们觉得写0时要留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0写好?
5、请学生在书第8页的空白田字格中练习写0。
(四)我的发觉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儿望见过0呢?(尺子、温度计、电话、时钟……)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先独立思索5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探讨,要求每次提出在哪里见过0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这里的0表示什么。)
小组汇报探讨结果,要求汇报的内容不能与别的组重复。
1、0表示起点的含义。
课件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视察,了解“0”。
师:同学们看(出示直尺),直尺上也有“0”。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用来量东西)
师:那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起点)
2、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师:噢,温度计上也有0。那这里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0度)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猫钓鱼》 篇4
教材分析:
数学《小猫钓鱼》是以猫哥哥和猫弟弟一起去河边钓鱼、吃鱼的故事情景贯整个活动的。生动好玩的故事情景能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爱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避开出现枯燥、乏味、理论性的生硬教学。
故事中猫兄弟去钓鱼的时候选择钓鱼竿,钓上鱼后分鱼,根据鱼的大小选择锅子煮鱼,鱼煮好了选择大小不同的盘子盛鱼等一系列的故事情节都是引导幼儿通过视察、发觉来依据不同物体的大小学会配对和分类,在故事按部就班的发展过程中一次次地引导幼儿巩固对物体大小的概念,幼儿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也为突破活动重点打下良好基础。
在活动最终,老师稍增加了难度,幼儿的操作中体现了区分物体大中小的概念,使整个活动有了递进性,对幼儿的学习有了层次性,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目标:
1. 学习依据物体大小进行配对和分类。
2. 主动参加操作活动,感受活动的欢乐。
活动打算:
小河背景图一张,大小不同的3只猫、3根钓鱼竿、3条鱼、两个锅、两个盘子。大小不同的两条鱼人手一份,篮筐两个。大小不同的兔子和长颈鹿人手一个,自制房子操作纸一张,大展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爱好。
师:今日的天气真好,小动物们要出去玩了(出示大猫和小猫图片),它们是谁啊?(引导幼儿向猫咪问好)二、情景导入,学习按大小不同对应摆放物体。
1. 提问:小挚友猜一猜哪个是猫哥哥?哪个是猫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猫钓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