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 1—1 直线度测量与检验实验 1—2 平面度测量与检验实验 1—3 圆度测量与检验实验 1—4 圆柱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二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 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实验 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 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 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 2 —4 —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 2 —4 —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 2—5 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 2 —5 —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 2 —5 —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 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三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 3—1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 3—2 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 1—1 直线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 2 、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 3 、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四、实验步骤 1、将测量块 2 组装在支承块 3上, 并用调整座 4 支承在平板上, 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 1-1-1 所示。图 1-1-1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2 、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 8 点测量(两端点为 0和7 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 1-1-1 中。表 1-1-1 : 单位: μm 测点序号 01234567 计算值图纸值合格否两端点连线法最小条件法 3、按图 1-1-1 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 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图 1-1-1 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 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较, 判断该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并将结果填入表 1-1-1 中。 5、分析两端点连线法与最小条件法计算导轨直线度误差精度的高低。(法) 精度高。实验 1—2 平面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面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 2 、熟练掌握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 3 、掌握判断零件平面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二)。四、实验步骤 1 、将被测零件 2 (测量块)用调整座支承在平板上,调整被测表面最远三点,使其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 1-2-1 所示。图 1-2-1 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图 1-2-2 被测表面布点数据图 2 、按图 1-2-2 所示布点测量被测表面,将测量数据填入图 1-2-2 中。五、数据处理方法一:近似法在测量数据中取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所测量平面的近似平面度误差,并填入括号中( )。与图纸二中平面度公差( )比较,并将合格与否的结果填入( )中。方法二:计算法 1 、最小条件法三角形准则: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图 1-2-3 所示。图 1-2-3 三角形准则图 2 、数据处理用平面旋转方法进行坐标变换,获得最小条件(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 1 )平面旋转方法事例,图 1-2-4 所示。图 1-2-4 平面旋转坐标变换图 2 )将被测数据进行平面旋转,获得最小条件(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图 1-2-5 所示。图 1-2-5 被测数据平面旋转坐标变换图 3、最高点值与最低点值差值的绝对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与图纸二中平面度误差( )比较,是否( )。 4 、比较近似法与计算法测量平面度误差的精度。( 法)精度高。实验 1—3 圆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圆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 2 、熟练掌握圆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 3 、掌握判断零件圆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圆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 V 形块、平板、测量轴(图纸三)。四、实验步骤 1 、将被测零件放在 V 形块 1 上,并用 V 形块 2 轴向定位, 图 1-3-1 所示。图 1-3-1 百分表测量圆度误差 2、用百分表(架) 放在被测零件某一截面点上( 百分表应有示值, 并调零), 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的一半为该截面的圆度误差。 3、按上述方法选择五个截面测量圆度误差值, 将测量数据填入表 1-3-1 中; 表中截面的最大误差值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表 1-3-1 单位μm 4 、将圆度误差值与图纸三中的圆度公差( )比较,将结果填入表 1-3-1 中。实验 1—4 圆柱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圆柱度误差与
实验报告形位公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