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核心素养论文梁萍.docx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核心素养论文梁萍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高新四小 直接受益于学生“怎么学”,还直接影响着学生“学得怎样”。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尤其需要在教法上多做文章,以获得“好学”和“学好”的效果。
创新是教法改进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语文教学(就阅读教学来说)是一篇篇课文,在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道德培养和品格塑造上,教师所作的努力多数是在对文本的把玩上——竭尽全力去挖掘课文中显性或隐性的教育因素,然后把它传递或传达给学生。这当然是必须得做的事。但是,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别的路径。譬如,“教法”就是其中的一条。我们在对课文的教法上,提出了“三学”的观点。“三学”即课前学、课中学和课后学。每一篇课文(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都列出一部分内容(如字词的认读、课文的朗读、有关资料的查阅等)让学生在课前独立地学习,谓课前学;到了课堂上(课中学),我们对课文不作面面俱到(从头至尾)的教学,而是只选取一两个点或者一两个方面让学生静思默想,与文本作深度对话,并且让学生的学经历
“独自学—小组互学—集体汇报展示”的过程;课文学过之后,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而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主旨(如“爱”“同情”“勤奋”“节俭”等)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即课后学)。这个教法的创新,就是基于对“人”的考虑。一是独立性。在“前学”板块,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这种“独立活动”,一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同时,自觉性、自悟性和搜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也能同时得到发展。二是思维性。课中的学习一改通常的“讲学”,致力于让学生静思默想,与文本作深度对话。这样的静思默想,这样的深度对话,思维含量是极高的。在“思维”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感悟能力、是非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自我修炼也自然就都在其中了。三是实践性。课后让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或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无疑是高强度的实践。这种实践,当然既可以是个体(独立)的,也可以是群体(合作)的,因此,它还有合作精神的培育在里头。“三性”无疑是一个人进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特性。当然,这些特性也无疑是教法创新的产物。
四、评价应及时跟上
这个评价包括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状况的评价。语文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应该有“学知”评价、
“学能”评价和“学品”评价。“学知”是指学生所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的认写与理解、句段的赏析与品悟和篇章的分析与概括;“学能”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显现出来的语文能力,但这个能力不是通常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认读,与书写等能力,而是方法的选用、材料的辨别、文本的质疑批判和对自我学习效果的掌控等方面所显现出来优秀程度;同样,“学品”也不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形成的品德或品行,而是通过学习之后所产生的优良的语文学习品质,如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有效的语文学习经验、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控力、学思结合、学用结合、语文学习的生活化等。传统的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评价(如书面测试),其实只是完成了一个方面的评价——“学知”评价。虽然评价载体有“阅读分析”和“书面表达”的内容,但“阅读分析”和“书

核心素养论文梁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LIJH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