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结业论文课程名称: 宇宙探秘院系专业: 北师大物理系物理学学号: 201211141928 姓名: 马宏志天空至尊是太阳太阳的基本结构、活动、结局以及对地球的影响概观【摘要】: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的结构包括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等多层结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巨大, 黑子, 冕洞、耀斑爆发都是显著的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磁场、通讯、气候和人类活动都有很大影响, 美丽的极光也是太阳活动的杰作。太阳目前正值壮年, 它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本文将进行系统简明的探究。通过进行科学的分析, 精密的计算, 以及应用赫罗图进行分析,并与其他恒星做对比,可知恒星的最终归宿与燃料燃尽之时的质量有关。由于太阳质量不够大,小于钱德拉塞卡极限,所以太阳最终将变成一颗白矮星。【关键词】:太阳大气、太阳活动、引力坍缩、赫罗图、白矮星、【引言】:自古以来人类就十分敬畏太阳,认为它是光明之神。由于缺乏知识,古人对于太阳的认识仅仅建立在在直觉和猜测上, 片面而不够深入, 托勒密的“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认为日月星辰皆绕地球运行。文艺复兴以来,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皆绕其运行,解释了行星运动;伽利略以观测事实支持了“日心说”;开普勒在第谷精确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 打开了近代天文学的大门; 牛顿又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从本质上揭示了行星的运动, 至此确立了太阳的中心地位。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观测技术的发展, 人类的视野已大大超出了太阳系,达到宇宙星际,从而理解了太阳的独特性和普通性。随着大型望远镜的发明,以及光谱学、天文学、物理学的发展,人类对太阳内部结构、太阳活动都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 20世纪以来随着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人类对于宇宙的起源、发展和结局做了深入的研究,认识更加透彻。本文是作者在学习宇宙探秘课的基础上,通过查找课外资料,咨询天文学学者写成的,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地阐述了太阳的基本结构、太阳活动和对地球的影响, 并在大量理论和数据支持的基础上对太阳的最终归宿做了大胆的推测, 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太阳的认识。纯属一家之言,谬误之处,乞请批评指正,以补苴罅漏。在茫茫宇宙之中,太阳是一颗极其普通的恒星,丝毫没有特别之处,但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在太阳系内占有主导地位,它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自诞生起, 太阳内部时时刻刻进行着剧烈的核聚变反应,向周围辐射出巨大的光和热。太阳及其行星是约 50 亿年前星际物质云在自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形成的, 目前太阳正值壮年。据科学家估计,太阳还将继续燃烧五十亿年左右。太阳的基本概况和结构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 其直径约为 140 万千米, 是地球的 109 倍, 其体积达到 140 亿亿立方千米, 相当于 130 万个地球的总和, 质量为地球的 33 万倍, 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 99% 以上。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月为 亿 km , 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 28倍, 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的 100 多倍。构成太阳的物质主要是氢和氦,由于内部激烈的核聚变反应,其表面的温度达到 5700 摄氏度,其内部中心则为 1500 万度。太阳的结构从内到外依次是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后三者构成太阳的大气。
宇宙探秘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