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载演讲之感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人到老年,总会感到时间过得特别快,“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对这些老话,感受从来没有像老年以后这么三十六载演讲之感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人到老年,总会感到时间过得特别快,“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对这些老话,感受从来没有像老年以后这么深刻。读书时在作文课上,总爱写什么“光阴似箭”、“岁月如流”。那时,只是做文章,重复他人之感悟;到了耄耋之年,几乎每天都会感受“时不我待”到底讲的是什么,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应泰然。难道不是吗?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岁月就是这样,如弓如箭般地飞逝。
去年在与意大利哲学家、被誉为“新时期的马可波罗”的阿尔曼多先生聊国学时,谈到自己上台演讲的诀窍。我对他讲,1949年2月我在北京大学听了郭沫若先生的演讲,受到极大的启发和激励。后来毅然参军入伍,在第四野战军工作,从北京一直打到海南岛。我的演讲生涯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其实最重要的时期,是在巡视团工作期间,自己有幸到各野战区,各大军区学习参观,又听到陶铸、陈毅等前辈老革命家演讲,深受教育。自己幼年时生性内向,处事又过于腼腆,不善于与人交流,而且经常自惭形秽。从18岁入伍,下决心向革命老前辈们学习演讲,学习与人们进行自如的交流。
直到1977年1月,走向社会大讲台为各界群众演讲,演绎了一段新的历史,迄今已讲了36载,到过国内外808个城市演讲、讲课、讲学,经验不多,教训不少,其中多少有点感悟,在这里长话短说,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四个字:气、情、韵、势。上台面对听众演讲时要有气、有情、有韵、有势。演讲如此,人生也如此。讲台是小社会,社会是大讲台。演讲的前提是尊重敬畏人民群众。民意不可违,民心大如天。大小讲台之间,意思是相通的。
一、气
气,是指精气神之气,也可理解为丹田之气。我在海内外讲国学时,都会特别强调一个气字,志气、正气、豪气、骨气。我想告诉人们的是,无论是面对人生,还是登上讲台,都要有一种浩然之气。
即使到了秋天或冬天,当很多人感到凄凉冷漠时,我们都要做到始终心存凛然正气,心中有了正气,即可“力拔山兮气盖世”,无所畏惧,所向披靡。
“威武不能屈,节操不能改”,“壮志威风千古在,英雄气概万夫奇”,都是演讲家应该具有的精神元素。
二、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演讲家自己应该有丰富美好的感情世界,也应该尊重任何一个听众的感情。我们常说,人生在世,要珍惜亲情、友情、爱情。正所谓:相遇、相知、相助,皆因有缘;感念、感恩、感谢,尽存于心。无论在台上演讲,还是在台下处事,都要重情。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都是演讲家应熟知的道理。
人无情即无爱,人无爱难有为。教师就应该爱学生,演讲者就应该爱听众。
三、韵
诗有韵,词有韵,歌有韵,人生有韵。韵就是美好和谐。在演讲中,要讲究语言的韵律。既要押脚韵,更要讲诗韵;即要外在悦耳,又要内在悦心。
“
三十六载演讲之感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