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微胶囊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效果研究
雷剑 杨新笋(等) 摘要:地下害虫是一类严重危害湖北省甘薯生产的害虫,通过对3种微胶囊剂进行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微胶囊剂防治效果最好,毒死蜱微胶囊剂次之,30%辛硫磷微胶囊剂较差。efficacy test
甘薯在中国种植普遍,又称为红薯、地瓜、红苕等,是中国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薯消费已转向加工为主、食饲兼用的阶段,消费比例大约为工业加工占45%、饲用占35%、食用占20%[3]。危害甘薯地下部的害虫主要有蝼蛄类、金针虫类、蛴螬类等,对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是使用化学农药,然而多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不符合农产品无公害生产要求。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微胶囊剂药剂防治试验[4-6]。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试验于2011年6~11月在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试验地进行。参试品种为食用型甘薯品种鄂薯7号。参试药剂为30%辛硫磷微胶囊剂、毒死蜱微胶囊剂、三唑磷微胶囊剂,均由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提供。
试验方法
试验于6月中旬在甘薯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用药,施
用方法分别是30%辛硫磷微胶囊剂蘸根、三唑磷微胶囊剂蘸根、毒死蜱微胶囊剂蘸根和毒死蜱微胶囊剂穴施、30%辛硫磷微胶囊剂穴施、三唑磷微胶囊剂穴施,对照(CK)为只用清水不用药。30%辛硫磷微胶囊剂和三唑磷微胶囊剂折合每公顷用量为15 kg、 kg,甘薯按常规方法进行栽种。3次重复,每小区为5行,每垄种20株, m, m,小区面积24 m2。移栽日期为6月15日。
收获时调查地下害虫为害情况,每小区随机调查10株,逐个调查薯块,并按分级标准分级,记载各处理地下部分鲜重及虫咬率。综合评价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薯块虫咬级别按以下标准分级:0级,无虫咬,薯块表面光滑;1级,虫咬孔1~2个,虫咬深度浅,薯块表面较光滑,不影响薯块商品率;2级,虫咬孔3~4个,虫咬深度中等,薯块表面可见明显虫咬痕迹,影响薯块商品率;3级,虫咬孔5个以上,虫咬深度深,严重影响薯块商品率。
病情指数按以下公式计算:病情指数=(1级薯块数×1+2级薯块数×2+3级薯块数×3)/(总薯块数×3)×100
2 结果与分析
收获时调查甘薯病情指数和地下部分鲜重情况(表1),结果表明,三唑磷微胶囊剂蘸根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三唑磷微胶囊剂穴施处理的效果次之,病情指数为
;其他处理防治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毒死蜱微胶囊剂蘸根处理、毒死蜱微胶囊剂穴施处理、30%辛硫磷微胶囊剂穴施处理、30%辛硫磷微胶囊剂蘸根处理。
,三唑磷微胶囊剂2种处理与毒死蜱微胶囊剂、30%辛硫磷微胶囊剂2种药剂的4种处理相比,病情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药剂三唑磷微胶囊剂防治效果显著优于毒死蜱微胶囊剂与30%辛硫磷微胶囊剂。
,三唑磷微胶囊剂、毒死蜱微胶囊剂2种药剂4种处理与30%辛硫磷微胶囊剂2种处理相比,病情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唑磷微胶囊剂防治效果显著优于30%辛硫磷微胶囊剂。三唑磷微胶囊剂2种处理与毒死蜱微胶囊剂2种处理之间
三种微胶囊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效果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