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题目演讲题目桥小脑角肿瘤手术治疗方案桥小脑角肿瘤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的选择知识背景知识背景??桥小脑角区(CPA):是小脑、脑桥和延髓与颞骨岩部桥小脑角区(CPA):是小脑、脑桥和延髓与颞骨岩部(内耳门)之间的区域,位于颅后窝前部的两侧。该三角(内耳门)之间的区域,位于颅后窝前部的两侧。该三角区内自上而下有三叉N根、前庭窝N、舌咽N、迷走N、区内自上而下有三叉N根、前庭窝N、舌咽N、迷走N、和副N;由外侧向内侧有前庭窝N、迷路动脉、小脑下前和副N;由外侧向内侧有前庭窝N、迷路动脉、小脑下前动脉、面N和展N。动脉、面N和展N。一、桥小脑角区一、桥小脑角区桥小脑角区上面面观桥小脑角区上面面观二、CPA区常见的肿瘤二、CPA区常见的肿瘤 CPA区 CPA区常见肿瘤常见肿瘤听神经瘤听神经瘤胆脂瘤 胆脂瘤 血管母细胞瘤脊索瘤脊索瘤转移瘤等转移瘤等三叉神经瘤脑膜瘤三、CPA常见的手术入路方式三、CPA常见的手术入路方式(一)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三种(一)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三种, , 分别是分别是?? ( ( retrosigmoid retrosigmoid craniotomy, RSC ) , craniotomy, RSC ) , ?? ( middle ( middle fossa fossa craniotomy, MFC ) , craniotomy, MFC ) , ?? ( ( translabyrinthine translabyrinthine craniotomy, TLC ) craniotomy, TLC ) (二)CPA区手术方式的进展: (二)CPA区手术方式的进展: ??1 1. . 耳内镜辅助下桥小脑角手术耳内镜辅助下桥小脑角手术??2 2. . 经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的微创经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的微创手术技术手术技术 1. 1 1. 1 乙状窦后入路 乙状窦后入路( RSC ) ( RSC ) 近年来近年来 RSC RSC 手术入路已经成为手术入路已经成为最常用最常用的手术入的手术入路路, , 适用于任何大小的肿瘤病人适用于任何大小的肿瘤病人, , 特别是肿瘤填特别是肿瘤填充内听道程度小于充内听道程度小于 9 0% 9 0% 或肿瘤外侧缘与内听道或肿瘤外侧缘与内听道底部距离底部距离> 3mm > 3mm 的患者。的患者。 1. 1 1. 1 乙状窦后入路 乙状窦后入路( RSC ) ( RSC ) 优点优点 1. 1. 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保留率较高 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保留率较高, , 2. 2. 入路简单快捷 入路简单快捷, , 手术视野较大手术视野较大, ,后组颅神经后组颅神经的暴露与保护也较容易的暴露与保护也较容易; ; 3. 3. RSC RSC 是多数神经外科医师熟悉的方式; 是多数神经外科医师熟悉的方式; 1. 1 1. 1 乙状窦后入路 乙状窦后入路( RSC ) ( RSC ) 缺点缺点: : 1 1 .RSC .RSC 入路术后可能发生迟发性听力丧入路术后可能发生迟发性听力丧失; 失; 2 2 .RSC .RSC 入路由于术中对小脑的牵拉时间比较长入路由于术中对小脑的牵拉时间比较长, , 增增加了术后平衡障碍的发生率; 加了术后平衡障碍的发生率; 3 3 .RSC .RSC 入路容易打开乳突气房入路容易打开乳突气房, ,一方面导致术中液体一方面导致术中液体进入中耳影响进入中耳影响 ABR ABR 监测监测; ; 另一方面增加术后脑脊液另一方面增加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漏的发生率 4. 。该入路术后枕部疼痛发生率偏高。 5. RSC 5. RSC 入路不适合于肿瘤填充内听道程度大于入路不适合于肿瘤填充内听道程度大于 9 0% 9 0% 或肿瘤外侧缘与内听道底部距离或肿瘤外侧缘与内听道底部距离< 3mm < 3mm 的患者。的患者。 1. 2 1. 2 经中颅窝入路 经中颅窝入路(MFC ) (MFC ) 该入路在治疗听神经瘤时主要适用于肿瘤最该入路在治疗听神经瘤时主要适用于肿瘤最大直径大直径< 1. 5 cm , < 1. 5 cm , 特别是肿瘤填充内听道的特别是肿瘤填充内听道的程度大于程度大于 7 5% 7 5% 并且肿瘤内侧扩展到桥小脑并且肿
cpa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