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阿q正传有感1000字 阿q正传读后感1500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阿q正传有感1000字 阿q正传读后感1500字

  阿q正传读后感1500字(一)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故事,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故事,所谓旷代数阿Q。故事集中塑造了一种布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迅先生用挖苦意味的手法写出国人病态的社会和人性的善良和丑恶。从这篇里面,我感受最深的应当就是阿Q那被践踏的人权和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的精神胜利法了,这实在是一种要不得的想法,因此我想就以这个方面来讨论。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说好听一点是精神胜利法,其实主线就是驼鸟的心态,遇到困难只往地下钻,不会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只可以转身就跑。
  如果现今社会中有人想靠着精神胜利法来存活下去,我想这应当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吧!由于不也许有老板会想要用这样的职工,不要说在工作了、如果再读书时就有这种心态,我想有这种心态的人将来应当是很的惨吧,就连在同窗中也有也许站不住脚。而在中阿Q为了减轻外力给来的欺压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来逃避现实,就由于这样使得阿Q以自负来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所有活在自己的世界了。也许精神胜利法是给缺少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学,自己明明处在劣势,但是却又由于外在种种的失落,于是只有用精神胜利法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但这毕竟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措施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人自暴自弃的体现措施吧。
  还由于阿Q的社会地位很低,她只能靠出卖劳力才干生活,在中有写给人家作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但是阿Q她连基本的人生权利也没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连一间栖身的房屋也没有,只得长年在土榖祠里落脚,然后必需逼迫接受有钱人的欺负,和村里人们的戏弄、侮辱,这个现象让我感到很的无奈,在现今社会似乎也是有类似的现象发生,似乎有钱人在社会里就是老大、而没钱的就只能成为有钱人底下的玩具同样被玩弄。在没有人权的社会里她的这些做法与否可以给同情呢?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体会最深和思考的部分地方,对于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人虽然被挖苦的一文不值,但是鲁迅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应当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对人太过自私,否则永远所有不会进步。
  阿q正传读后感1500字(二)
  鲁迅故事代表作。写于19211922年,最初分章刊登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故事集《呐喊》。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戕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她无家无地无固定职业,以出卖劳力为生,备受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但她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却以精神胜利法自我沉浸。阿Q从盲目的自尊自大到可悲的自轻自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里的典型性格。阿Q的阶级地位决定她欢迎革命,但她不理解革命,结识糊涂,精神麻木,成果被篡夺了革命果实的封建地主阶级枪毙示众。鲁迅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为目的,遵循现实主义原则,通过艺术描绘,深刻地指出:即便阿Q这样不觉悟的农民,也真心向往革命,身上始终潜藏着革命的也许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启发农民觉悟,是极其重要的问题。由于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因此受到很高的评价,被译成40多种文字
  她无家无地无固定职业,以出卖劳力为生,备受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但她不能

读阿q正传有感1000字 阿q正传读后感15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