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内容: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 、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 、请几位学生根据 36 页插图, 想象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 3、 10 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 190 5 年; 地点: 日本东京; 领导人: 选孙中山为总理; 革命纲领: 推翻清朝统治, 废除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的。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 符合人民的要求, 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 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二、武昌起义 1 、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 1911 年 10月 10 日;重要人物: 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 、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A. 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 10 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B. 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C. 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课本 38 页孙中山接受卫兵致敬的插图,就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 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P39 动脑筋成功的一面(历史意义):(1) 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失败的一面: 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教学程序: 教后感: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内容: 一、《新青年》的创办 1. 根据 40页“动脑筋”: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 ( 不是, 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 2. 背景: 政治( 帝国主义加紧侵华, 军阀混战)、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3.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 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第8课辛亥革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