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有限”,空间“无限”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四定”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董华翱作者简介:
董华翱,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浙江 衢州324400)。
原发信息:
《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5年第20157/8A期 第22-的恶 毒""当烛之武碰上柳妈""假如捐门槛是柳妈骗人的"等,颇具深度, 批判性和创造性十足。要真说探讨,十节课也探讨不完《祝福》,《祝 福》是说不尽的。经典作品无不如此,我们的课却不能没完没了,得有个 取舍,必须懂得舍弃。"一文两课"不是一个模式,只是一种观念,就是 我们一定要有时间意识,再长的课文也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化长为短。
“一文两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像《祝福》,你一定要上三节课四节 课,也并无不可。
三、写作随课,课有定样
“一文两课"比拟适合课时较少但学生程度较高的学校,课时稍多但 学生程度相对偏低的学校那么可以选择C类篇目,实行“一文三课"。"三 课"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三课时,一是基础课、开展课和作文课三课 型。正因为阅读教学的时间紧、任务重,绝大局部课时都服务于阅读教 学,作文教学自然就被边缘化了,成了鸡肋,有些教师甚至一个学期都不 上作文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阅读教学固然重要,可写作教学也不可
偏废。作文课多久上一次,一学期上多少课时,其实也并无绝对要求。
《意见》的安排是每专题一次作文课,一次两课时,一个模块就是四次作 文课,共计8课时。这也是我们将课文教学设定为"一文两课”的一个重 要原因,就是要为写作教学留出一定的时间。可惜的是,现在连这8课时 都被许多教师挪用了。
如何保证写作课时,比拟好的做法可能是让写作像课文一样进入常态 课堂教学,或退一步,至少进入每篇课文,进行读写匹配教学。有人说, 这不就没有章法、没有系统了吗?确实有很多人认为写作应该序列化,先 讲什么,后练什么,一板一眼,循序渐进。但多年以来,效果并不好,于 是有人开始反思:作文教学要不要系统,怎样的写作教学才是有效的。王 荣生教授就是反思者之一:"我国写作课程的‘序列化’追求已遭遇诸多 困境。作为实践课程,写作课程的设计不应从写作知识系统出发,而应该 基于学生碰到的问题与困难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基于学生实际需求 的微型课程扭转了以往写作课程的设计路径,它立足学生写作的困难,根 据学生的写作认知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来调整写作学习的内容与学习方 式。
”0
可惜王荣生教授并未指明这种微型写作课程该如何具体实施,写作随 课或称之日"随课微写作”应该可看作其实施路径之一。前述阅读课上以 撰写对联作结即可视为"随课微写作"的具体表达。《项脊轩志》(必修 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乃"明文第一",是经典中的经典,需仔细 体会。第一课时主要安排探讨"此情",可分为结构"关"情、细节
"撩"情、质朴"增"情、叠字"助"情等角度。第二课时那么结合《先妣 事略》《寒花葬志》,以"旧日时光的絮语和现实生活的挽歌”为话题, 深入探讨归有光小品文里的女性意识。第三课时探讨三篇文章的语言描写 艺术,安排随课微写作:以"书房"为聚焦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 字,要求包含两三个语言细节。如果课时紧张,那么第二课时完全可以安排 课外探讨或者干脆舍弃,但"随课微写作”应予以保存,因为它"基于学 生的实际要求",不是"序列化""结构化
时间“有限”,空间“无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