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前言II
范围1
规范性引用文件1
术语^口定义1
工矿企业安全装备管理部门职责2
5空气呼吸器使用者职责2
制造商、供应商职责3
空气呼吸器的选用和配备3
8用户维护4
检杳与检验5
气瓶充装8
修理8
—在60s内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佩戴后能够保持均匀呼吸,延长有效使用时间。
所佩戴空气呼吸器与作业场所危害物质的适应程度,各种浓度下允许的停留时间;
适应性检查的方法;
空气呼吸器使用后的日常维护方法;
与本岗位有关危害物质的性质及防护知识。
。
使用时当空气呼吸器报警,呼吸时感到有异味,或出现咳嗽、刺激、憋气恶心等不适症状时,必须立即撤离有害环境。
使用时出现安全泄放装置排气、部件损坏、压力表出现不明原因的快速下降时,必须立即撤离有害环境。
使用者有权拒绝佩戴无有效标识或标志为不合格的空气呼吸器。
制造商、供应商职责
制造商应提供以下详细的技术资料:
质量证明文件;
清洗、消毒和干燥过程的技术指导书;
维护时间表;
随机零件表;
AQ/TXXXXX—2010
5
维修指导书;
客户服务名单;
退换货有关规定;
使用中可能出现安全风险的提示性警告语。
制造商或供应商应指导、参与工矿企业针对使用者进行的培训。
制造商应培训修理人员,对空气呼吸器修理工作予以技术指导。
制造商或供应商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建立修理机构。
制造商和供应商在生产、储存、。
空气呼吸器的选用和配备
应使用具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空气呼吸器。
应根据对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识别和环境安全评价的结果,制定空气呼吸器配备计划。
风险评估应至少分析风险因素、风险因素的性质、接触源头、接触程度、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以及相关的人员,采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未采取预防措施将导致的其他可以预见的后果。
风险评估应包括使用者自身的因素,如健康状况、面部形状异常情况、身体对有害环境适应程度等。
应根据风险评估进行环境安全评价,内容如下:
组织专业人员研究论证作业环境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
发生环境风险可能影响的环境范围和受到影响的工作人员数量;
环境风险可能发生的频次,空气呼吸器可能的使用数量和频次;
受到环境风险影响的人员应当采取的应急风险控制措施及控制措施应用的熟练性;
当环境风险发生时,控制和应对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考虑环境风险发生时,受气候、地貌环境位置等影响因素;
空气呼吸器使用者使用时所产生的风险因素。
环境安全评价应定期修订,当生产工艺有较大变动时还应重新评价。
根据环境安全评价结论,依据GB/T18664第4章规定,按照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毒性程度的等级、浓度和使用环境等因素配备空气呼吸器。同时配备相应的便携式监测仪器。
空气呼吸器仅在下列的情况下使用:
其他预防措施已落实到位,但仍存在不可接受的吸入接触风险;
吸入接触超过相关职业接触限值,且主要预防措施还在安置阶段;
风险源头尚未采取预防措施,紧急环境风险已发生;
接触较少,且持续时间较短,其他预防措施不可行;
遇紧急情况,需使用空气呼吸器撤离风险区域;
经专业培训的紧急救援人员的抢险救援工作。
企业应根据以下因素配备工作岗位空气呼吸器的数量:
,若有害物质超过最高允许浓度,应按以下要求配备:
工作场所存在毒性程度为中度以上有毒气体风险时,应根据作业人数每人配备一套;
工作场所存在轻度有毒气体时,应按不低于作业人数的20%配备,但不得低于2套;
在缺氧工作场所,应根据作业人数每人配备一套。轮换作业时,可按实际作业人数每人配备一套。
根据具体工作地点应考虑以下因素:
多个工作场所存在风险且距离较远不便携带,应在其中部分工作场所配备;
在设定的逃生通道处设置。
AQ/TXXXXX—2010
6
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使用佩戴频次;
气源容量和备用气源数量;
环境对空气呼吸器产生故障的影响;
管理水平和使用人员的熟练程度等。
企业不具备及时补充空气的条件,宜根据对本企业所有工作场所风险识别和环境安全评价的结果,自行决定某个工作场所空气呼吸器气瓶内剩余压力的最低值,但应形成书面文件,并经单位安全技术负责人批准。
用户维护
清洗和消毒应采用制造商的指导书中指定或推荐的清洗方法,使用其推荐的清洗剂和消毒剂。
气瓶、供气阀、面罩、带具及减压器在使用后应清洗干净管路连接部位和减压器缝隙内存在的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其它脏物。
清洗或冲洗时不允许使用含氯漂白剂。
面罩在烘干时不允许过高温度,也不允许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照晒。
面罩应在
《空气呼吸器安全使用规范》AQ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