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服装美学论文浅淡“知识汇总主义”美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服装美学论文浅淡“新东方主义”美学摘要:叶锦添提出的“新东方主义”艺术观, 通过诠释古代文化对未来的启示、东方意象对现代审美的引申找到自己的合理表达,让世界真正了解东方文化艺术之美,为中国本土艺术的发展找到一个更具东方特色的出路。通过对叶锦添艺术理念的浅析,以期为中国艺术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新东方主义叶锦添张肇达郭培文化交融中国当代设计引言:我第一次接触到“新东方主义”这个美学理念,是因为《神思陌路》。在这本叶锦添先生著作的美学书书里提到了这个让我为之一震的理念,后在他再次著作的《神行陌路》里看到他对“新东方主义”的更深入的探究,让我觉得在中国学设计,就必须从本土文化的根出发,所有的创新必须有文化的支撑才有力量和说服力。我在本篇文章里主要通过对叶锦添的生活思想历程和作品,浅析对“新东方主义”这一美学理念的看法,再谈谈中国其他设计师的东方主义设计理念及作品,最后得出中国当代设计的突破口。从叶锦添生活思想历程中看新东方美学理念的形成叶锦添于 1967 年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的家庭,大学时期就读于香港理工学院摄影美术专业, 期间他接触到许多西方艺术的学习,他曾说到:“我对传统艺术的自觉性研究, 开始于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期。当时的香港对传统的理解几乎是空白的,传统只是陈旧与死板的代名词。在那个时期,外国文化才是主流,人们都向外国先进的文化靠近, 而远离自身文化。”叶锦添开始探索关于根源的概念, 梅兰芳的形象和黑泽明的电影进入了他的视野,让他感受到了强烈创新的东方色彩。为了满足求知欲,他开始游走于欧洲,浪迹巴黎, 当他更深入了解到西方长久不衰的艺术文化的时候,使他反过来意识到当时的香港却在失去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986 年, 叶锦添在徐克导演的《英雄本色》创作中名声大震, 之后关锦鹏的《胭脂扣》真正开启了他对东方古典艺术的兴趣。但是当时以利益、票房为追求的香港电影市场, 限制了叶锦添的艺术发展, 于是他转站来到了创作空间相对自由的台湾。在台湾,他受到着有着浓烈古典韵味的美感中国传统的京剧的吸引,后来在罗卓瑶的《诱僧》中,他尝试了透过中国的故事背景,运用西方的美学思想, 两者结合形成一种颠覆传统的意象。从那以后叶锦添沉浸在了他为之着迷的舞台艺术中。 1999 年, 与李安合作的充满中国古代侠义精神的《卧虎藏龙》, 让叶锦添获得了第 73 界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 这也是华人第一次获得奥斯卡的肯定, 正如叶锦添所说,《卧虎藏龙》的成功开启了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也让西方人看到了真正属于东方的独特的审美境界。 2003 年, 他将根据地从台北迁至北京, 他在《风声》《新版红楼梦》等里充满文化气息的服装美术设计引发各种对审美的讨论, 《赤壁》《夜宴》大型史诗般的创作更是获得了国际的瞩目。与此同时,他的作品涉及到电影、电视、服装、绘画、摄影、戏剧、文学、广告各个领域。就因为叶锦添的不一般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轨迹,让他身上代表着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以及香港特殊的殖民地文化。他在一个中西意识形态高度冲击的城市长大,但由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东方文化意识在叶锦添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叶锦添的作品里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浓郁, 在看了电影《卧虎藏龙》之后, 以及后面一系列的如《夜宴》、《赤壁》的作品后,我感觉叶锦添的“新东方主义”风格的影视服装设

服装美学论文浅淡“知识汇总主义”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1.88 MB
  • 时间2017-04-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