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三语文月考成绩分析
高三语文月考成果分析
一、试题分析
1、关于试题的结构与题型:
本次月考的语文试题为综合题型,题型设置与高考题保持全都,共四道大题22道题。详细试卷结构及题型如下:
一、是D项,对于错误选项中过于肯定的说法,同学不能有效地辨识,这是基本力量不足失分。
2、第(二)题:有用类文本阅读
第4小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力量。同学整体做答不错。
第5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力量。错误最多选项是A项,同学对于概括评价的信息与文中所指内容不能一一对应且理解不精确。这是阅读的基本技能不足。
第6小题是主观题,同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述过于简略,许多句子表述不完整。如将“有关部门加强对电影市场的监管”答成“加强加大管理力度”,做答时对象“有关部门”的缺失,反映同学出信息筛选不全,遗漏关键信息的状况,这是阅读的基本技能不足。
3、第(三)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7小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力量,同学误选对B、C两项的居多。分析同学的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文本人物形象及情节线索的理解不深刻,没有体会出文中的深意。而D项中“相互关心”的表述明显是有意误读文章中心,同学却没能发觉,可见同学没读懂文意。这是阅读力量欠缺。
第8小题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力量。同学做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审清题干,题干明确要求是“简要概括”,但大部分同学还是根据惯例进行了结合文本的分析。这是语文的基本的应试力量不足。但这道题同学整体上对文本的理解还是正确的,。
10
第9小题考查同学对作品中物象的鉴赏力量。同学做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围绕“手杖”进行解释,分析其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对于“小说中物象作用”这一类题的做答角度与方法不明确,这是学问点把握不实。
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10小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力量,同学误选最多是B项,本题断句的语段外在标志不明显,需要同学依据句式特点及语意断句,同学误选可见对文本内容并没有完全翻译明白,这是基础学问不过关。
第11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力量。主要错误选项为C项,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选择题,属于识记的层次,但是同学基础学问的识记不精确,导致失分。
第13小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力量,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关键词理解不精确,翻译出的句子不合规律,一部分同学落句子,只翻译了一半。这些问题暴露出同学平常积累不够,不能将学问做到学会并迁移。
古代诗歌鉴赏部分:
15题是主观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同学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一是不仔细审题或审不清题,不能有效解读出“怎样表现”是针对表现手法而言的,导致答非所问,不答手法。二是有部分同学答出手法但是推断的不对,反映出基础学问的把握不过关。本题是试卷中的难题,,。得分状况都反映出同学从整体上而言,语文力量欠缺。
11
名篇名句填空部分:
同学对于刚刚做过的默写内容都记忆不精确,错字太多;同时,一部分同学的书写不规范也导致的扣分的状况。如将“雳”的误写。这反映出同学态度不仔细。
语言运用部分:
第20小题考查的是语句连接,同学的主要问题:一是语境考虑不周,所填句子抓不住重点;二是语义概括不精确。
此部分中主要问题消失在第21小题,第21小题考查的是语段压缩的力量。“提取关键词”是段压缩题的常见题型,因复习的时间较长,同学呈现出集体遗忘的状况,暴露出的问题:一是关键词抓得不准,二是提取的是短语或是句子,三是生造词语。整体看,同学答得不抱负,,文科平均得分2分,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语言语文运用部分同学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语文基础学问与基本力量不足。
作文部分:
本次月考的作文题仍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具有时代性、引导性。主要是考查同学对时下民族精神的理解,引导同学领悟精神并传承精神。
1、审题力量有待提高,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还是不择要领。忽视材料给出的各类提示与限制:“2022的10月1日你已进入自己抱负的高校”“建国七十二周年之际”是情境限制; “传承中国精神”是内容和立意限制;材料给出的几种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整合,是不能质疑和否定的,这是价值推断限制。“写一篇演讲稿”是文体限制。
11
2、平常积累储备不足,写作时无料可用:
(1)对这几种精神的解读不准,不能精确表述这几种精神的固定的含义,自行概括得不好。
(2)论据陈旧,欠缺新奇性。钟南山已超期服
高三语文月考成绩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