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借助文本渗透总分句式训练:() ,有的像( ) ,有的像( ) ,有的像( ) 。培养学生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在观看、想象、交流中获取知识,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感觉。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借助文本进行句式训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2、充分利用图片, 通过各种方式的读, 体味武夷山的奇、险、清、静。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美丽景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那去过美丽的武夷山吗? 武夷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碧水丹山之称,今天,你们愿意让老师做你们的导游,带你们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去武夷山游览一番吗? 可是呢,有一个条件,要想到武夷山欣赏那里美丽的风光,就得拿到武夷山的观光通行证。上节课我们不是认识了好多字宝宝吗?如果你们能通过字宝宝的考验,就可以拿到通行证了,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课件) 学生开火车复习生字。 2 、师:哇!太棒了,你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顺利的拿到了通行证,此刻,字宝宝们已经为我们打开了武夷山的大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美丽的画卷吧。(出示课件: 武夷山的风景图) 大家看, 这就是——武夷山, 什么样的武夷山呢? ( 美丽的)师: 板书课题:美丽的武夷山生:齐读课题(两遍) 过渡:引读,这里峰峰有溪水环绕,溪水随山峰弯曲回转,这么美丽的地方在哪儿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34页, 老师先把课文读一遍,你们一边听,一边思考,好吗? ( 出示课件) 3 、武夷山在哪儿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4、师: 你们喜欢武夷山的风光吗?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武夷山的美? (出示课件) (板书)山水简笔画 5、师: 作者主要从山和水两方面进行描写, 看来我们到武夷山游览, 既可以爬山,也可以玩水。那这节课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坐着竹筏顺水而下,先去体会体会武夷山美丽的水,好吗?那么请大家坐稳、扶好,注意力集中,千万不要走神,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掉倒水了去了。(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乘着竹筏去看一看吧, 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武夷山的水呢?(第三自然段)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这美丽的水吧!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2、( 出示课件) 武夷山的溪水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这溪水叫什么名字呢? (九曲溪)为什么叫九曲溪呢? ( 点击课件) 3 、九曲溪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课件) (学生在白板上画出来)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水的特点把它写具体的。( 点击课件)作者主要是围绕着溪水的清和静来描写的。师:( 出示课件) 这么清的溪水, 此时就在我们的脚下, 它有多么清呀? (点击课件)( 溪水很清, 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 除了沙石, 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水草、小鱼、小虾、小螃蟹……师:啊,看到了这么多东西啊!看来武夷山的水是真清呀! 板书:清师:这么清的溪水,该怎么读呀?(指名读) 4、师: 大家刚刚透过清澈的溪水还能看到那么多东西, 你能模仿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吗? (出示课件) 生: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鱼儿、小虾、螃蟹、两岸青山的倒影……)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么清的溪水,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5 、武夷山的溪水不但很清,还很静。板书:静师: (出示课件) 你们看,( 点击课件) 溪水很静,静得像——生:一面镜子师:那这面镜子里都有什么景色呢? 生:绿树、山峰、蓝天、白云……师:这么静的溪水,我们又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师:( 点击课件) 溪水静静的, 而且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 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么迷人、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这么美的景色,难怪作者观赏之后都忍不住写下了这么美的文字呀,这就是美丽的九曲溪,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武夷山的溪水吧!齐读第三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欣赏了这又清又静的溪水,现在我们继续乘着竹筏漂行,看看两岸的山吧。 1、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为我们描述了武夷山的山呢?( 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 看看哪一句话概括介绍了山的特点? ( 点击课件)(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来)。生:造型奇特、山势险峻板书:奇特、险峻 2、师: 奇特、险峻就是武夷山的特点, 奇特是什么意思? ( 很特别、很奇怪)说它造型奇特,到底奇特在哪里呢?你能在课文里找一找吗?(让学生用括号在白板上括起来)。生: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奇特) 3 、学生自由读一读,边读边在头脑中画画,看谁能看到这些独特的山峰。 4、(出示课件) 大家看看这些山峰和你们想象中的一样吗?神奇
武夷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