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畜共患传染病
一、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概念
人畜共患病(Zoonosis)是指在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其种类繁杂、表现多样,危害深广。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统计资料表明,人的传染亡率高,发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中毒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血,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24小时内死亡,极少数发生炭疽性脑膜炎。
三、临床症状:
败血症变化,发病迅速、高烧、呼吸困难、咽炎;
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桨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
血液凝固不全,呈煤焦油样,死后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等变化。
1.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最长可达14天。
2.病型:其病的经过可分为
最急性、
急性、
亚急性。
A、最急性型:
多发生在流行初期,常发生于绵羊和山羊
突然发病,全身战栗,走路摇晃,深度昏迷,呼吸困难,
可视粘膜呈蓝紫色,
在濒死后可见鼻流出血样泡沫,
肛门及阴门流出不易凝固的血液。
体温升高(40-42℃)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瞳孔散大,
恶寒战栗,
心悸亢进,
呼吸困难,
脉博加快。
粘膜发紫,
病初便秘,
腹泻带血,
尿暗红色,
泌乳停止,
孕畜流产,
濒死期体温急速下降,一般经1-2天死亡。
B.急性型:
常发生于牛、马
Bison killed by anthrax are often found on their back or side with their legs in a "saw-horse position".
C.亚急性型:
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一般为25天。
常在颈部、胸前、腹腔下及直肠、口腔粘膜等处出现炭疽痈。
肠粘膜有炭疽痈时,往往呈现腹痛症状。
D. 慢性型:
主要发生于猪,多不表现临床症状
多见于牛、马
四、病理变化:
尸体一般迅速腐败,尸僵不全;
天然孔流出暗红色,不凝固血液,可视粘膜发绀,并有多数出血点。
血液呈暗红色至黑红色,凝固不全,粘稠如煤焦油状。
皮下、肌间、桨膜下、肾周围结缔组织,咽喉部等处有胶冻样浸润及出血点。
脾显著肿大至2-5倍,呈暗红色,软化如泥状,淋巴结肿大出血呈黑红色。
炭疽尸体严禁剖检,并对尸体及场地无害化处理和严格消毒。
病死牛天然孔流血
五、诊断:
1. 临床诊断
2. 镜检
3. 分离培养
4. 串珠试验
5. 沉淀反应
6. 动物试验
morphology
Clinical signs
镜检
串珠试验:最特异的诊断方法之一
青霉素()琼脂薄板
被检菌涂布于1/2-1/4
孵育2-3h
炭疽杆菌菌体膨胀,
形成串球状畸形
沉淀反应: Ascoli氏反应(炭疽沉淀反应)
死于炭疽的尸体组织中,含有耐热耐腐败的
异性炭疽杆菌沉淀抗原。能与炭疽血清发生
特异性沉淀反应。
被检病料
稀释5-10倍,煮沸20分钟
过滤至澄清,取少许澄清液
沿管壁慢慢加到已有
等量的炭疽沉淀血清小试管
1分钟后
两液面交界处出现白色沉淀环
六、防制
1.预 防:
在经常发生炭疽的疫区及受威胁的区域,每年都进行疫苗注射。
无毒炭疽芽胞苗
第II号炭疽芽胞苗
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每年注射1次,对新动物应注意补种。
2.治疗及扑灭的措施
常用药物:
(1)在病初应用抗血清疗效较好,皮下和静脉注射,小猪30-60ml/头,大猪50-100ml/头。
(2)磺胺嘧啶:-,体重/日,分6剂服,每隔4h1次,连用3天。
(3)青霉素:4000-10000IU/kg体重,每隔肌注6h一次,连用3天。
(4)链霉素:-,每天肌注1-2次。
其它:扑灭措施。
破伤风 (Tetanus)
一、概述
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经伤口感染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骨骼肌持续性痉挛
对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
从咬肌开始→颈肌→腿肌,表现牙关紧闭,头颈强直呈木马状。
二、病原
1.破伤风梭菌(Cl
炭疽`破伤风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