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科室护理质量月总结护理质量质控全年总结护理抢救质控工作总结科室护理质量控制计划篇一:骨科全员护理质控总结骨科全员护理质控总结护理质量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院品牌和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员护理质控是护理部于 2012 年4 月分布置的科室质控模式, 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全员护理质控就已经探索开展, 我们根据我科护理人员多、老中青结合的特点采取全体护士参与全程质控的模式开展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以前护理质控全部由在职护士担当,人员少质控内容多,发现的问题少, 而且不能有效的改正, 结合本病区工作人员实际,将 10 个质控项目( 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急救药械、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基础理论技能、行为仪表、护理宣教)划分为 5 个小组,分别为基础护理组病区管理组、文件书写健康教育组、急救物品教学组、安全管理行为仪表组、消毒隔离无菌物品组。每组设组长 1名, 组员 1~4名。设机动组员 1名, 当任何小组成员因病事假或出差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质控时由其临时顶替。组长由业务能力强、年资高的护士担任, 各组组员则既有平时完成相应项目工作质量较高的护士, 也有本项目恰是其薄弱面的护士, 也就是说平时你哪一项工作完成不太好的就由你来担当本项的质控者。组长也可进入其它组兼任某一项重要项目质控的组员。这样搭配组合旨在促进护士整体水平迅速提高。护士长主要负责全面质控和督导协调。 1、学习质控标准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是实施质量控制的科学依据, 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护理部质控标准,对5 名组长重点辅导。各组再针对性深入研讨,达到人人掌握质控标准,工作中以标准为指南严格自律,检查时以标准为准绳客观评价。 2、实施质量控制各小组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班次及病房工作实际, 灵活安排时间, 每周对所负责的质控项目进行 1 次检查, 检查时不评分, 只详细记录存在的问题, 责任人在班时当面交换意见并由本人及时纠正; 责任人不在班时一般缺陷由质控护士代为纠正然后向责任人说明, 严重缺陷立即报告护士长、通知责任人及时返科现场解决。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列入全科护理质控会议进行分析讲评,出错较多的护士列为重点辅导对象,加强培训考核提高业务技能。每月初召开护理质量评析会,各质控组长汇报上月各自查情况, 护士长反馈上月科及护理部质量检查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 制定整改方案并付诸实施,再进入下一轮自查自纠,如此循环运转。 3、质控方法评价每一质控成员建立自查本, 首页记有本项检查的标准。每周体现一次检查的内容。护士长对每个质控人员给予评介,好的表扬,未完成的列入护士素质考评分。全员质控实施前、后( 12年4 月分前后)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情况明显提高,而且问题逐步减少, 护理质量也形成持续改进。通过全员参与, 增强护士的质量意识,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变被动管理为参与式管理。实行全员控制、全程控制, 使护理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4、总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人人以压力为动力自觉学习质控标准,不断提高质控技能,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中注意自我管理、自我纠正、自我完善, 使质量管理处于高度自律的重佳状态。每周一次的同级控制, 护士之间相互指正, 相互帮助, 科内的一级质控的有效动作提升了护理质量基础水平, 科室护士从以往定期突击准备应付护理部检查变为等待护理部检查时共同探讨、检查后积极整改, 促进了逐级控制效能。实践证明全员参与全程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骨科 2012-11-23 篇二: 2014 年护理质量控制工作总结 2009 年护理质量控制工作总结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2009 年是贯彻落实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之年。以“医疗质量万里行”为契机,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护理安全, 护理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护理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下发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对我院三级护理质控组分组名称进行修改; 原质量安全组、病房管理组、护理记录组、消毒隔离组、三基三严组分别修改为基础护理质量控制组、病区管理质量控制组、护理文件质量控制组、专科护理质量控制组、护理管理质量控制组。根据工作需要,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部分人员进行调整。护理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下发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规范》一书, 结合我院情况, 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修改,并编写《护理质量管理手册》。护理部每月召开质量控制分析会议, 组织各质控组长对各项护理质量进行讲评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三级护理质控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每月有纵向反馈, 季度有横向分析的全面质控汇总。将月查反馈表发至科室, 护士长针对科室
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