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填空:
1、 孟子,名 轲。 战国 时期 儒 学派的代表人物。
2、 《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论语》 、《大学》 、 《中庸》 并称
人恒过,然后能改。译: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译:
7、 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问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5、 同"弼",辅佐边境
6、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
2、20XX年河南省(实验区二)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 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 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 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2) 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分)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2)经常(1分)(共2分)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内有法家拂士 (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分。共2分)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
(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3、20XX年盐城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4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 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殖,然后连 房制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 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剖(ku)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96 KB
  • 时间202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