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省概况福建,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 简称“闽”, 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北南最长为 530 千米, 西东最宽为 480 千米。福建省现 9 个地级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和 1 个平潭综合实验区。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土地总面积 万平方千米, 海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陆地海岸线长达 3752 千米, 位居全国第二位; 海岸线曲折率 1∶ , 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 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90%; 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 % ,居全国第一。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 千米。福建以侵蚀海岸为主, 岛屿众多, 岛屿星罗棋布, 共有岛屿 150 0 多个, 海坛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 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 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 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依山傍海的特点也造就了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 而且除了鼓浪屿,武夷山,泰宁,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 % ,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 1% ,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2 历史沿革福建历史悠久, 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 属于古越族的一支, 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 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 成为“闽越人”。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 5 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 733 年) 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 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之称, 南宋时福建设 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 共计 8个, 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 1684 年) 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 公元 1886 年) 单独设省。清末福建共有 9府2 州, 58 县6 厅。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 公元 1913 年) 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 至解放时止,全省设 2 市、 7 个行政督察区, 共有 67 县。 1949 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 2市、8 专区, 共有 67县。 1951 年, 增设泉州、漳州 2市, 委托专署领导。此后 20 多年间, 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开革开放以来, 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 调整了行政区划, 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至 2000 年底,全省设 9 个省辖市,共有 14 个县级市、 25 个市辖区、 46 个县(含金门县)。 3 行政区划福建省辖 1 个副省级城市、8 个地级市, 共包括 28 个市辖区, 13 个县级市, 44 个县(含金门县)。副省级城市:厦门市地级市: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莆田市、宁德市 4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 23° 33′至 28° 20′、东经 115 ° 50 ′至 120 ° 40′之间, 东隔台湾海峡, 与台湾省相望, 东北与浙江省毗邻, 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 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福建境内峰岭耸峙, 丘陵连绵, 河谷、盆地穿插其间, 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 80% 以上,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 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陆地海岸线长达 3752 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 20 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 6 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 150
福建省情省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