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知识导学化学和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进行解读。水、钢铁、空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都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资源。资源的有限性决定我们必须节约资源、保护资源。钢铁的腐蚀,水源、大气的污染、矿石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资源匮乏等严重问题。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的污染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灾难性后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学与前沿科学密不可分。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知识导学物理性质是从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角度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 而化学性质则从物质生成新物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中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的。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前后的物质是否是同一物质,即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有些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有些物质不同但组成元素却相同,多数物质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如果我们只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使用, 会使得有限的宝贵的石油资源白白浪费掉, 因为经过石油化工, 煤炭、石油能够综合利用, 制造与合成出价值更高的化工产品。能够更有效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知识导学本实验的原理是在一定量的空气中, 利用过量红磷的燃烧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 导致压强减小, 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即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装置不漏气。因为若装置漏气,虽然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但是从外界又进入一些气体,并不能使压强减小很明显,因而水并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中。②燃烧匙里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目的是使红磷燃烧,尽可能消耗尽钟罩内的氧气。③应该到温度冷却到室温时才可以观察, 因为如果温度较高时, 虽然气体减少, 但是压强并不能减少很明显,因而也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 1/5 。红磷燃烧时生成无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因此描述为白烟。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该数值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根据氮气的性质得知其用途广泛,有: a.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b. 用作保护气, 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食品包装里充氮气用来防腐; c. 医疗上用液氮治疗一些皮肤病和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 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稀有气体的用途有: a. 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是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以使灯泡经久耐用。 b. 电光源,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光。灯管里充入氩气, 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 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红光。 c. 用于激光技术。 d. 氦气可作冷却剂。 e. 氙气可作麻醉剂。<img src=c:\ 全科学习\ 初三\ 化学\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当进入大气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 就会对人类和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 这就是大气污染。利用压强差, 使水进入, 测出氧气的体积, 或利用压强差, 使密闭系统的活塞移动,根据活塞移动的体积测出氧气的体积。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知识导学学习氧气时注意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在收集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 所以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的,在固态和液态时是淡蓝色。重点会描述木炭、硫、铝、磷、铁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知道做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并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从四方面来描述:①物质原来的颜色;②对产生的光( 火焰或火星) 加以描述;③放出热量;④对生成物加以描述。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如果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集气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光一般指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 如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等只产生光, 不产生火焰; 火焰是指气体燃烧或达到沸点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 如硫、酒精、气体燃烧等产生的现象。无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液滴。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气瓶炸裂,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凉水。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蜡
化学分章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