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不速之客
万 霞
当外来物种与当地物种,特别是与当地的濒危物种产生激烈的竞争,并剥夺当地物种生存和繁衍的条件时,就构成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一种毁灭性侵略,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因此称其为“入侵”一点也不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
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最后,靠着引进南美的毛虫――它们以刺梨为食,刺梨才在一定的区域内得到了控制。
随着植物间的相互引入,植物病虫害的传播也在各地间广泛流传开来。亚洲的栗子枯萎病(亚洲品种对此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免疫力)于1900年传入纽约,对美国当地的品种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9世纪50年代,美国一种野葡萄树上的葡萄蚜虫被无意中带上了船而传播到了欧洲,并很快在欧洲的葡萄园中肆虐开来,从而一度影响到欧洲葡萄酒业的发展。后来,靠将欧洲的葡萄藤嫁接到美国的葡萄树的根茎上,这种虫害才得以控制。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从生态科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生存环境,并在它的自然生境中竞争、繁衍、进化,与周围的自然界及其他的野生生物构成了稳定和谐的生态平衡。事实上,每一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圈都是带有地域色彩的,在这一地域中,各种生物通过共生、捕食、寄生等生物进化过程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体系,这个体系在封闭的圈子里是稳定的,如果有外来者入侵,平衡则不可避免地被打破。
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进行着研究。一个外来物种,当它与当地物种能够相互融合、和谐共处时,对于丰富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当外来物种与当地物种,特别是当地的濒危物种产生激烈的竞争,并剥夺当地物种生存和繁衍的条件时,就构成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一种毁灭性侵略,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因此称其为“入侵”一点也不过分。现在,随着贸易、运输、旅游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生物间跨越自然的生物地理屏障造成非正常的物种转移和传播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这将引起全球范围内生物链的混乱和失控,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国际法干预生物入侵
尽管生物入侵问题早已发生,但是其真正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从而在国际法上采取明确而有效的行动,却是最近20年来的事情。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50多个有拘束力和无拘束力的文件与处理生物入侵的问题有关。
1992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是明确提出生物入侵问题的第一份国际法律文件。公约第八条
生物入侵:不速之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