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事务所见习心得
——1562贺顺琪
在华政度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涯,我也逐渐从初入大学的懵懂清涩,成长为一种小有担当的法律人了。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案例,在我眼中也逐渐变得简朴和明晰起来。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作为应用性律师事务所见习心得
——1562贺顺琪
在华政度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涯,我也逐渐从初入大学的懵懂清涩,成长为一种小有担当的法律人了。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案例,在我眼中也逐渐变得简朴和明晰起来。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作为应用性的学科,法律必然要回归于现实生活,用以化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为了走近现实中的法律,也为了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本次见习,我很有幸来到了大成律师事务所王文寿合伙人的团队,感受了法律实务的复杂性和魅力性,收获了在校学习时求之不得的经验。
从“知法”落地到“使用措施”
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侧重的是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和对法律目的分析。然而,实务中纷繁复杂的事实关系,加上各类非原则、非典型的交易措施层出不穷。就像“剥洋葱”,只有逐渐撕去现实的表皮,才干最后抽象出法律问题的内核。初次接触这些的我,在第一次听律师们讲案子的时候,就被多种主体搞得晕头转向,脑海里一片空白,更别提答辩意见了。然而,通过和律师们之间的讨论,我也逐渐厘清了其中的事实关系。通过反复的质疑和辩驳,纠结的问题豁然开朗。实践中的纷繁事实,要涵射到法律上,其中的功夫之深不禁让我体会到了自我的真实水平和想象水平的差距。而于此同步,实践中的法律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的,要想完美地解决它们,又只能诉诸于理论的钻研和经验的积累。作为公司的法务征询,不仅要解决公司法领域常用的公司设立、并购等问题,还会涉及到税收,劳动,各公司所在业务领域的矛盾,时不时会撞见法律的空白,受制于种种红头文献的规范,在调查解决这些问题时,除了将法律系统化和灵活化地掌握,对理论问题和实务问题的结合报以时刻地关注,不断学习,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以外,并无捷径可走。目前的我,从“知法”到“使用措施”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法律”贯彻到“证明”
在校期间旁听的庭审,往往只是图个新鲜,重辩论,轻证明,对于证据和证明的部分却鲜少关注。在学习了刑事和民事两种诉讼法学后来,才最后理解了举证和质证的重要性。解决法律问题不仅需要运用法条,更需要将现实通过证明变成法律事实。证明的核心,则是双方证据“三性”和证明力的交锋。在旁听一起劳动仲裁时,双方当事人对于同一份证据有两种相反的解释,并且对于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展开了剧烈的辩论。证明也绝非易事,需要综合多方意见,才干最后拟定证据和质证意见。本次见习,我第一次从代理人的视角,从准备证据到提出质证意见,一步一步地反复分析,思考,直至形成答辩状,完毕整个庭审。一种案件的证据材料,往往所有要厚厚一沓,而对这些材料进行反复地整顿和归类,反复翻阅查找材料,则是每一种律师的必修课。看着办公室的律师们为了准备案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还要来回出差于外地,法律行业的高强度工作,和高度精神集中的投入,所有提示了我,法无易事,事事关切。
从“象牙塔”踏入“社会”
“Teamwork”团队协作可以说是律师执业的核心词,在见习中,我也体会到了一种优秀团队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严肃地讨论问题,也可以一起“休闲”
律师事务所见习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