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纳兰词里的情与结内容摘要:他出身满清贵胄,他的父亲明珠是康熙朝的权相。他少年科第,二十二岁授进士,却也有着他鼓手的原则。徐乾学在《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中云“客来上谒,非愿其交,屏不肯一见尤不喜接软熟人。”韩神道碑中则言:“君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纷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夏,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达官贵人相接如平常,而结分义输情愫,率单寒羁孤,守志不肯悦俗之士。其翕热趋和者,辄谢弗为通,或未一造门,而闻声相思,必致之乃已,以故海内风雅知名之士,乐得为君归。”
容若所结交之人多为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在当时,满汉之间成见仍深,这些明朝遗民,又多“一肚皮不合时宜”,独对容若另眼相待,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容若怜才好客,出于真诚。真正是推心置腹,披肝沥胆,以最真挚坦诚的态度相待。且不论他们如何困顿、失意、坎坷、艰窘,他不仅生馆死殡,于贤财无所吝惜,最难得的是他始终敬重、爱慕、宽容、支持不渝。纳兰“绝塞生还吴季子”也一直被人传为佳话。
在容若所有的朋友中,最知己的是顾贞观。在他的诗词中,赠给“梁汾”的不下二十多首。而容若和梁汾的友情也近乎传奇。顾梁汾,江苏无锡人,美丰仪,高才调,为人俊爽,尚友好义,二十余岁时,即以萧寺题壁诗“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从此声名鹊起,名动公卿。全康熙十五年,容若登进士第,与梁汾相识,一见倾折,如遇故交。即在《侧帽投壶图》上题了一首《金缕曲》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读遍纳兰的词,会发现多是隐忍哀婉的,这首《金缕曲》则是少有的豪壮。虽然“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这句仍旧隐含着自己在这份富贵荣华中的无奈、挣扎。不过“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这几句确是他真正的抒发了自己当时的感情,此刻的他终于不再压抑自己的苦闷和才情。像容若这样缠绵悱恻的人,偶尔放浪形骸一下,道教人替他高兴!古人说,得黄金万两,未若得季布一诺。人生的有如此,何止胜过黄金万两?若没有何纳兰结交,梁汾或许终其一生也不过尔尔,更何谈营救好友。真真难得的是纳兰倒说道有酒惟浇赵州土,大话罢了:他也不过是个读书泼茶的主。梁汾在容若逝世后,梁汾在词后附注当时的感觉:“岁丙辰,容若年二十二,乃一见即狠识余之晚,阅数日,余题照,极感其意,而私伢'他生再结’不详,何意竟为乙丑五月之谶也,伤哉。”
钟期既遇,此生无恨。容若一生彷徨抑郁,幸而得一众好友,渌水亭里饮酒作诗,那时的容若才能展开才情,亦是放了他自己。在封建制度下造就的容若,对家人除了尊从就是责任,所以友情才会显得如此弥足珍贵。也正是因了此,他的友情才能够纯粹如斯,令今人羞煞。
二、缠绵悱恻的爱情只要有人类的存在,爱情就是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或甜蜜或忧伤、或平静或热烈,不论怎样,都
纳兰词里的情与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