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名胜古迹导游词
篇一:普救寺导游词
普救寺导游词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
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
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西厢记》的问世,特别是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问世以
来,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德宗贞
元末年(802年~804年),和白居易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778年~813年)所写的传奇小说
《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据北宋末年的学者王性之的考证,《莺莺传》写得是元稹自己
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
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
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
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
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
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
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正是金代章宗时期,
董解元(约1160~1220年)的《弦索西厢》(称《西厢记掐弹词》)、《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北曲之祖”的“董西厢”。“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
的一种第三人叙事的说唱文学。 无论是思想性或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做
出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
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
新生面。“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
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
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杂剧。这就是被誉为“中》,亦
称“王西厢”。
《西厢记》约完成于元成宗大德三年至十一年(12101年~1307年)间,其生命力不仅在
于它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而且从正面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
好愿望。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
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
称得上是“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流传广泛,刻本
最多。仅明代刊本就有60余种,有徐文长、徐士范、王伯良、凌蒙初、闵遇五、金圣叹、毛
西河诸家为它校注过,又有李日华,陆天池的“南西厢记”,以及其他文人歌颂西厢故事的作
品。明清时期还出现过很多《西厢记》的“翻”“续”之作的,但其社会意义不大,艺术成就
不高。新中》的研究更是呈现蓬勃的新气象,新的校注本和各种研究论著
不断篇二:山西省导游考试寻根觅祖游 山西省导游考试 运城—侯马—临汾寻根觅祖游)精简版(2022-01-14 23:22:48) 这是考虑时长后的精简版 适合准备考试的 我自己手打的 普
救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是爱情圣地普救寺。普救寺坐落在山
西省西南边陲永济市境内的峨嵋塬头,这里是秦、晋、豫三省交会处,黄河金三角地带的组
成部分,交通十分便利,从这里南望巍巍中条山翠若屏障,与中条第一禅林 “万固寺”遥相
运城名胜古迹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