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高解说水平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当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xx为人们整顿的,仅供参照,人们一起来看看吧。
1
“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核心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核心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和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尚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欣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来临后,在上清宫周边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沟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所有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事实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她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家乡青”,“目前能画不能归”,终身对家乡青城仙山布满着眷恋之情。在中国,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丽的。
3
人们辛苦了,目前我们已经到了青城山的脚下,由于我们是组团游客,在此之前我们已事先为人们购买了门票,请人们随我往这边走,记住要跟紧哦,离我较远的游客可以看我手中的导游旗,不要挤,一种一种来,人们所有会进去的。唐代诗人杜甫有诗曰:“自古青城客,不唾青城池。”因此,请人们除了足迹什么也别留下,爱惜这里的卫生。
自古以来,不少羽客,隐士来此结庐居住。传说,有位老人在一日夜半似梦似醒间,忽见那太上老君下凡对她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去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传说,这位老人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能集三万六千神灵,以供驱使。传说,这位老人到此后,不肯离开,在此结庐传道。听了这些传说,你们与否对这位老人越发好奇了呢?目前我们正通往我们今天游览的核心景点,天师洞的路上,去看看这位老人得道成仙之地。
踏在这块块青石板上,看看周边的参天古木,人们与否有“青城天下幽”的感觉呢?“道生一,毕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你们看到这青石板上布满的苔藓,屋顶上斑驳的落叶,并不是山上的道士偷懒,而是为了体现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理念和青城山的景色相得益彰,因此才有了“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并发展成为道家的第五洞天。因此,请人们注意安全,小心地上的苔藓,不要滑倒。不知不觉
青城山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