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腹泻及护理
新生儿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感染性腹泻 又称肠炎。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缺乏能中大肠埃希菌的分 泌型IgA,防御感染的功能低下,使新生儿易患感染性腹泻。可由细菌(差、呕吐、精神萎靡、轻度腹胀等;可出现 轻度脱水和酸中毒。重型病例或急性重病,也可由轻型发展而成,全身症状重,可有明显 的发热或体温不升、拒食、呕吐、腹胀、少尿、嗜睡、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等,可于短时 间内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应该注意新生儿的酸中毒表现多为精神极度萎靡、反应差、口鼻周围发绀
面色苍白或发灰:皮肤花斑、四肢发凉等特点。病程长或迁延不愈者可有明显的 消瘦及营养障碍、喂养困难等。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性肠炎:最为多见,起病缓慢,很少发热,大便为蛋花 汤样或有较多黏液、偶见血丝,有腥臭味。
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大便以稀便或稀水样便为主。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性肠炎:大便呈痢疾状,有黏液,有时可见肉眼脓血, 量少,有腥臭味。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肠炎:常为暴发感染,早产儿发病多于足月儿。潜伏 期2~4天。偶有发热、大便多样性。可呈黑绿色黏稠便、浅灰色、白色、 胶冻或稀水样性等多种变化。腥臭味明显,脱水、酸中毒、腹胀多见。
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北方多集于10~12月份发病,潜伏 期约为48小时,起病急,发热明显,常在38C以上,起病后1天排出水 样便,色谈,如米汤样。量多无黏液,腥臭味不明显。体温多于3 ! 4天 下降,腹泻多在5~7天自愈,偶有迁延至10天以上者。重症可并发脱水、 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轮状病毒在新生儿病房是较常见的感染性腹泻,往 往容易造成播散,因此对确诊或疑似患者应立即隔离,并严密观察生命体 征。有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患儿容易有心肌损害,表现为心肌酶增高。
真菌性肠炎:多继发于久治不愈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后, 大便呈黄色或绿色稀水样、有时呈豆腐渣样、泡沫和粘液多,镜检可见真 菌孢子和菌丝。
感染性腹泻长于其他感染并存,如尿不湿疹、鹅口疮、泌尿道感染、营养 不良、低钾血症、低钙低镁血症、维生素缺乏、贫血等。
2、 碳水化合物不耐受 出生后即有不同程度腹泻,每天数次至10次, 大便呈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便,有奶块,泡沫多。伴有付 账、哭闹,少数可有呕吐,重症可发生脱水、酸中毒。
3、 牛奶蛋白过敏 多于生后2~6周发生,男婴多见,表现为喂牛乳后 24~48小时出现呕吐、腹胀、腹泻,大便含有大量奶块、少量粘液,严重 者大便中有血丝或肠道出血、乳糜泻,可出现脱水,营养障碍、贫血等。 一旦去除过敏源,腹泻即可迅速缓解。
【诊断检查】
1、大便常规和大便培养感染性腹泻新生儿早期培养阳性率较高。
2、血气分析、血生化评价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状况。
3、 乳糖或其他双糖不耐受时可测新鲜大便中的还原物质和大便PH。
4、 采用开放式对照实物激发试验,对怀疑牛乳蛋白过敏的新生儿,停喂 牛乳及其制品,一周左右症状明显缓解消失,再试小量喂乳类,如又出现 上述症状即可确诊。这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
5、 粪便电解质的测定顽固性的腹泻患儿进行粪便电解质的测定,可以 协助诊断先天性失氯失钠性腹泻。
【治疗原则】
1、 饮食与营养维持 腹泻急
香蕉的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