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信息化发展纲要(2006 — 2020 年)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我市建设山区经济强市步伐,指导我市 2006 — 2020 年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提高我市竞争力,特制定本纲要。一、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2.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我市要实现“建设山区经济强市”的目标, 就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 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促进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重点 2 和发展目标 3.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市、科技兴市”的发展战略,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积极培育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人才培养, 努力营造信息化发展环境,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4.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政府推动、市场导向。积极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组织协调、统一标准、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全局指导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加强区域和行业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 推动信息技术在我市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承接珠三角信息产业的辐射和转移。——务实高效、安全可靠。结合实际,突出应用,讲求实效, 避免形式主义和重复建设。加强法规和制度化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 保障信息化健康发展。 5. 战略重点。——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加强投资管理与效果评估工作, 重点突破各 3 种体制性障碍。——引进、培育、发展信息产业。抢抓国内、国际信息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培育和扶持发展信息产业,争取在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方面形成产业规模。——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 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 促进企业实现生产装备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和商务电子化。——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应用信息技术, 优化业务流程,促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监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依法行政, 实现政务管理和服务现代化。——全面促进社会事业信息化。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休闲、医疗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加快建设面向公众和家庭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全社会的交互式信息服务体系。 6. 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到 2010 年,信息技术在全市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政务领域、重点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山区信息化对山区经济发展发挥明显作用。到 2020 年, 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 70 , 紧跟全省“数字广东”的发展步伐。到 2010 年的具体目标。政务、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入快速增长期,城镇家庭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0 %以上, 4 农村实现网络到村、信息入户, 全市互联网用户当年达到 20 万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数字电视、数字广播全面播出;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建成面向全社会的公益型与商用型数据库体系;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 信息化人才紧缺状况得到改善。三、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突破体制性障碍 7. 创新信息化建设观念。树立敢为人先的开拓观念, 大胆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 破除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各种障碍, 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机制改革的试点建设; 树立协同推进的整体观念, 打破部门、地区之间的界限, 促进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使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享受到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树立积极防御的安全观念,坚持以安全保发展, 在发展中求安全。 8. 加快信息化体制改革。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 防止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进一步理顺信息化行政管理体制, 强化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在规划制定、
云浮市信息化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