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由来
名字的由来
也有的名字并非一眼明了,
需要博学的人才能读懂蕴含其中的奥
妙。
多年来我为全国各地的宝宝取名,也有不少家长自已为宝宝取好名字之后询问我的意
见,从中深深体会到天下父母心,亦为赞可的同时也提出提醒,
取中性名可以,
但别过度。
曾有湖北的家长托我为其女宝宝改名,
缘由是:当初以为给孩子取个中性名比较不落俗套,不曾料想,名字过于大气,以致于孩子
上学后,
人家一看他的名字都以为是个男孩子。
更让这位家长郁闷的是,
帮孩子办证件或者
报名时,别人一看名字总是在性别一栏直接就填上
“
男
”
,此外女儿性格又很温柔,跟名字形
成很大的反差,
给人很别扭的印象。
相反,也有些男孩名字偏于女性化,本人性格又比较内
向,名字就往往成为一些朋友取笑的话题。
误会四:名字与姓氏连读产生不良谐音效果。
名字本身很好,但与姓氏连读则闹笑话。网络上颇为常见的此类姓名有
“
朱逸群
”(
猪一
群
)
、
“
焦厚根
”(
脚后跟
)
等,虽然有些只是网友自己想出来的笑话
,但现实中名字出现不良
谐音的例子还是确实存在的。
有位江苏的家长托我给他孩子改名,
对我倾诉当初给孩子取
“
常
子清
”
一名,谐音
“
自清
”
,愿孩子做人清清白白,清者自清,不料,孩子上学以后,人家笑他
“
肠子轻
”
,回家常对父母二人发脾气,恼火当初给取了个这样的名字,还动不动就气得不吃
饭了,作父母的是既心疼又后悔,无奈之下想到了改名。这种谐音效果本不是父母想要的,
只是一时大意,建议家长取名时多读几遍,避免误会和不良谐音。
误会五:名字与姓氏连读导致姓氏受人误解。
名字总体上非常合适,但因读音问题,产生了听觉上的错误。不久前有位重庆的许先
生电话咨询我:
“
博士,您看给孩子取名
“
许子昂
”
如何
?”
且不论
“
子昂
”
一名好与坏,此名一听
我立刻提醒家长:
“
您是姓许还是姓徐
?”
最后这位家长放弃了
“
子昂
”
一名,原因很简单,
“
许
”
字为第三声,
“
子
”
字亦为第三声,
二者连读,
“
许子昂
”
变为
“
徐子昂
”
,
将来孩子在做自我介绍
时,很容易让人误会其姓氏,无异于让孩子改了姓,这绝不是家长愿意的。
与家长交流宝宝
取名经验时,针对姓氏为第三声的,
我都会特别注意,并提醒家长,勿给宝宝取首字为第三
声的名字,宜另作他选。
误会六:中国名字与外国名字的误会。
取个好名字,想必是每位初为父母者都为之操心之事。有时斟酌了许久,最后以两个
字面含义非常美好的字作为姓名。如
“
安娜
”
一名,平安之
“
安
”
,天下父母心,无一不是希望
宝宝健康平安地成长,
“
娜
”
字为多音字,有婀娜多姿、身姿袅娜之意,非常适合女孩子,表
达家长希望宝宝容颜清秀、
娉婷玉立之意。
两个字的含义,
所寄托的都是非常传统的中安、美丽。然而不难发现,
“
安娜
”
一名亦为英文名
“Anna”
的译音,让人一读首
先想到的不是中国的文化,
而是外国的名字,
难免有崇洋媚外之嫌。
寄托在名字上的美好祝
愿,则容易被人所忽视,大打折扣。
误会七: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
取名之时,家长很多都会首先考虑用家乡的方言或者普通话来读。但我国的方言种类
繁多,去到另一个地方,入乡随俗,讲当地语言是在所难免的。有位朋友和我提起,他的女
儿说班上同学的名字像丰盛的饭菜。
有位同学名字叫做
“
荣松
”
,
潮汕人,
绰号
“
肉松
”
,
因为
“
荣
松
”
二字,
用粤语念起来接近
“
肉松
”
,
加上此人身材略胖,
得此绰号,
几乎终身难以摆脱。
这
位同学的家长当初取名时肯定就只考虑用潮汕话和普通话读起来非常响亮,
而不曾想过,
他
们后来会定居在广州这样一个讲粤语的城市,
孩子姓名用粤语读有谐音。
另一位同学据说名
叫
“
成伯繁
”
,湖南人,绰号
“
白饭
”
。其实
“
伯繁
”
一名取
“
伯仲
”
之
“
伯
”
,满天繁星
”
之
“
繁
”
,家长
的殷切希望不言而喻,谁料孩子到广州后成了
“
剩白饭
”
。建议
名字的由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