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科技示范农场农田灌溉渠道维修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2013 年4月 2 农田灌溉渠道维修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一、工程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 酒泉市科技示范农场农田灌溉渠道维修工程项目 2 、项目单位: 酒泉市科技示范农场 3 、法人代表: 张汉平 4 、工程实施地点: 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乡白疙瘩滩 5 、项目性质: 改建、维修 6 、项目实施时间: 项目建设期为 6 个月,即: 2013 年7月-12 月 7、建设内容: 改建 30U 型渠道 公里, 维修 60U 型渠道 公里。 8 、项目投资: 计划总投资 万元, 其中: 农场自筹资金 60 万元, 农户投劳折资 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 30 万元。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酒泉市科技示范农场组建于 1996 年, 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东北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 距酒泉市区 56 公里, 地处酒泉市五大风口之一的皇城风沙口, 总占地面积 12 万亩。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努力,已整治荒漠化土地 3000 0 亩,新修流量为 5 立方/S 的引丰乐河、洪水河两大流域支渠 公里, 水资源较为丰富, 修筑道路 85 公里, 建成防风林带和农田防护林 25条65 公里。目前已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生态林业格局。林场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皇城风沙口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农林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区辖六个农业站,总人口 480 人,全部属农业人口,目前总面积 3 hm 2 ,总耕地面积 1236 hm 2 ,人均土地面积 亩,人均耕地面积 亩, 2012 年项目区 GDP 达 684 万元,人均 14250 元,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853 元。近年来,公司坚持以农为本,助农增收的指导思想,根据本地优势主导产业的生产发展,以基层服务网点和基地农户为依托,采取企业下订单,实行最低价收购农户农产品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联接千家万户的农民,从提供良种、技术培训、赊销化肥、田间管理、印发栽培技术资料等八个方面提供全程化服务。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建立起“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农业科技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渠道维修改建工程方案 1 、指导思想根据《肃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规划》和《肃州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2006 — 2020 年)》要求, 按照《肃州区 2008 年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密结合农场水资源及水利工程运行状况,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以加强末级渠系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 改变灌区传统的灌溉与管理模式, 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2 、建设目标科技示范农场灌区经多年建设, 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已形成网络, 4 “渠、路、林、田”形成了完善的灌溉体系和完备的防风林带。由于自建场开始,配套的灌溉渠道属于逐年修建,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建场起初修建的部分渠道已陆续出现了使用问题,主要是早期建设的渠道大多数老化裂缝,渗漏比较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较大,且多数为 30U 型渠,水流量小, 无法使用河水进行灌溉; 尤其是近几年不同程度的遭受到洪灾侵袭, 使农田灌溉渠道多次被洪水冲毁,渠道破损严重等诸多问题,通过本次维修改建末级渠系,将实施站的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 O. 57 提高到 左右: 灌溉水利用系数由 提高到 0. 55 左右, 综合毛灌溉定额从 938m 3 /亩降低到 850 m 3 /亩。在末级渠系衬砌配套大为改善的支撑下,灌溉管理措施逐步到位,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管理逐步规范,最终达到“渠系配套、用水高效、管理规范、环境整洁、农业增收”的建设目标。 3 、建设标准(1) 本次渠道维修改建均按《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规程的要求进行设计。(2) 按照酒泉市肃州区有关新农村建设规划和防风防沙建设要求执行。 4 、项目建设任务计划改建 30U 型渠道 公里,维修 60U 型渠道 公里,配套建筑物 80座( 水闸 15 座,农桥 3 座,地口闸 62座)。 5 、建设等级标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 — 2000) 规定, 末级渠系工程为小型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中主要建筑物为 4 级,次要建筑物为 5 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为 5 级。 5 6 、工程设计 渠道流量设计以 2012 年
渠道维修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