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英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浙江XX县区委组织部档案员杜洪英先进事迹 1979年上半年,杜洪英从山东只身来到XX县区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至今已31年。一名普普通通的档案员,成了数千万党员的优秀代表、全国组工干部的学习榜样。着岁月流逝,门框与铁门-1— 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看到这一情况,杜洪英灵机一动,请人在边上钉上了一圈橡胶密封条,结果门框与铁门又能严丝合缝地关上了. 类似的巧思还有不少。考虑到大雨时水会溅进来,档案室装上双层玻璃窗,墙壁也筑厚几厘米.“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雷雨台风天了."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她搞的几套档案快速查找法。 查档案费时费力是档案部门的一个“老大难”,杜洪英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办法。凭借这些方法,查档案的人几分钟之内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由于简便易行,这些方法已在全省组织系统进行推广. 再过两年,杜洪英就要退休了。可眼下她不但没有闲下来,反而越来越忙。去年,省里要求用5年时间,,希望自己今后还是像以前一样,在档案管理上,该守旧的守旧,该创新的创新,争取赶在退休之前,加班加点把档案重新梳理一遍,站好最后一班岗。 一名刚正不阿的老组工 不论做人做事,杜洪英的热情是出了名的。 “我评上了中级职称后,材料没有加到档案里,自己都忘了这事。可杜大姐知道后,主动给我打 ,催我补齐材料。我的工资,因此也加了一级。”在县委大院里工作的小张,提起这事,至今一脸感激. 对待工作,杜洪英有着火一般的热情。整理档案过程中,她发现哪份档案中材料不足,会马上通知对方补齐;档案中情况变动,会通知更新;基层上报的表格,,她管理的档案,装订规范,材料齐全,次次抽查,次次达到国家级标准。 1983年被称为玉环的“转制年”.县里的印刷厂、标准件厂、工具厂等1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170多位厂领导,由于来不及填写干部履历表,,主动跑到劳动人事部门,专门为这170多名厂领导办齐了保留干部身份的证明函。
近几年来,这批厂领导要陆续退休了,由于不能提供干部身份的证明材料,县有关部门准备将他们按职工身份办理退休手续。杜洪英获悉这一情况后,赶紧从档案室里翻出证明函,最终替这批厂领导“要回”了干部身份。 “多份热情,多操份心,别人就少点麻烦,少点遗憾。”杜洪英说,档案无小事,热心顶要紧. 但就是这位大伙口中热情似火的杜大姐,也有固执的时候。 一次,XX县区一位领导向组织部打来报告,要求办理离休手续。自传 里,这位领导写道。“1949年8月15日,我到单位报到上班。领导说明天是中秋节了,单位要放假了,你还是回家吃了月饼再来上班吧。" 杜洪英做事好较真,她向这位领导一打听,才知道这位领导参加工作时间填的是农历,再买来万年历一查,发现这位领导离1949年10月1日前的离休标准,迟了一天. 当杜洪英把这一结果告诉这位领导时,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这时,不少熟人跑来做杜洪英的工作,希望她能够通融通融,照顾一下这位领导,但杜洪英拒绝
杜洪英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