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焦山《瘗鹤铭》与摩崖石刻.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焦山《瘗鹤铭》与摩崖石刻
一、瘗鹤铭
长江下游有一座著名的“书法之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东北角屹立 于大江中流的焦山。其中最负胜名的是刻于焦山西麓崖壁上的《瘗鹤铭》. 是古人为葬鹤而写的一篇铭文,不知何时山崩坠入江中,至北宋初始为人 所山摩崖石刻位于焦山西麓崖壁上,绵延150余米,现存唐宋以来石 刻百余方,洋洋大观,悉具风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焦山摩崖进行简单 介绍:
1、《瘗鹤铭》对焦山摩崖形成的影响
《瘗鹤铭》是焦山摩崖题刻的发端,唐刻《金刚经偈句》继其后,吸 引了历代廷臣朝士、高隐名贤、骚人墨客前来探幽访胜,在焦山留下了大 量精美的访铭题刻,这些题刻大都是仿《瘗鹤铭》的笔法及书写习惯,从 上往下,从左向右书写。
宋熙宁元年季春(1068),刘龟年等题名石刻,高54厘米、宽70厘 米,刻于焦山西麓江滩上的一块巨石上,是北宋时期最早的一块有关下江 寻访《瘗鹤铭》的题名石刻,此刻体貌疏瘦,笔力清劲,体兼颜柳•米芾 元?V辛未题名高65厘米,宽77厘米,及十年后的建中靖国题名(40X25) 都是米芾观《瘗鹤铭》后有感而发,仿《瘗鹤铭》笔意而书,两题体势开 张,用笔圆劲、饱满,深得《瘗鹤铭》意趣。与米芾题名刻于一处的青社 秦立、贺铸等人的题名亦是为访铭而来,虽有《瘗鹤铭》笔意,但书风仍 未能摆脱唐人樊篱。
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记,石高106厘米,宽198厘米,刻于乾道 元年(1165),全文短短七十三字,把当时的人物、时间、地点、情境交 待得非常清楚,反映了诗人面对内忧外患的祖国而表现出的慷慨激昂的报
国热情以及对统治者认贼作父、甘于偏安的愤慨,对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不 到实现的悲凉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此题书法完全规模颜鲁公《中兴颂》, 刚健豪放,沉雄郁勃,表现了作者对鲁公人品的崇敬和以中兴大宋、收复 中原为己任的宏大政治抱负,是陆游传世书迹中不可多得的楷书精品之
O
吴堀《春游焦山观瘗鹤铭》诗,石高125厘米,宽122厘米,淳熙十 一年(1184)题刻于焦山西侧罗汉崖上。吴堀字居父,号云壑,宋汴(今 开封)人,其书学米芾,而俊俏过之(董其昌语)【11】大字绝妙,此刻 运笔洒脱,结构疏畅,灵动清秀中蕴涵质朴之气,不涉浮华。吴堀此时在 书法上已达到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此刻为其晚年佳作之一。
明代泉崖山人等题记(石高90厘米,宽67厘米)、汪宗尼等题诗(石 高42厘米,宽68厘米),都是下江寻访《瘗鹤铭》之作,两者皆为隶书, 前者隶法怪异,缺乏骨力,后者用笔厚重,似《夏承碑》,结体方整,在 隶书字法不高的明代,仍不失为佳作。
清代道光九年陶渤题记石高70厘米,宽54厘米,隶书,此刻波磔舒 展,富于变化,布局疏朗而不松散,风格飘逸潇洒,颇具《礼器》、《史晨》 之韵。其他的还有额勒布、张士壬行等访铭题记,不胜枚举。
2、焦山寺僧对摩崖石刻的贡献
自古名山僧占多,焦山自东汉末年即建普济庵,唐宋以来佛教大兴, 焦山寺院规模不断扩大,自宋代佛印了元禅师卓锡焦山,功课之余,开禅
门题咏之风,焦山历代寺僧皆崇尚博雅,工诗词,善书画之辈代有其人, 与之往还者大都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他们对焦山摩崖的形成和推动起 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存的大部份石刻都是由山僧刻石的,如圆禅师(宋代)、 妙如行??(明代)、巨超清恒和尚、慧超达瑛和尚(清代)等。可以说

焦山《瘗鹤铭》与摩崖石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90 KB
  • 时间2022-06-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