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折应用七氟烷与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七氟烷与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手术治疗的脊椎骨折患者, 按不同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4例。对照组麻醉中选用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mg长托宁于术前30 min静脉注射;给予1~2 mg/kg异丙酚+ mg/kg咪达唑仑+ μg/kg舒芬太尼+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进行诱导麻醉;瑞芬太尼1 μg/(kg·min)静脉泵入麻醉, ~ μg/(kg·min)、~ g/(kg·min)维持, 麻醉剂量按患者心率、血压进行控制。
1. 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麻醉即刻、麻醉后15 min)HR、MAP及PaCO2变化情况及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疼痛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评分法为标准, 评估两组疼痛指数, Ⅰ级:理想麻醉, 麻醉后无主观疼痛感;Ⅱ级:麻醉明显, 麻醉后轻微主观痛觉;Ⅲ级:麻醉后中度主观痛觉, 偶尔干扰正常休息;Ⅳ级:麻醉后重度主观痛觉, 影响休息;Ⅴ级:麻醉后疼痛剧烈[4]。
1. 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不同时间点HR、MAP及PaCO2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麻醉即刻、麻醉后15 min的HR分别为(±)、(±)次/min, MAP分别为(±)、(±)mm Hg, PaCO2分别为(±)、(±)mm Hg;对照组麻醉即刻、麻醉后15 min的HR分别为(±)、(±)次/min, MAP分别为(±)、(±)mm Hg, PaCO2分别为(±)、(±)mm Hg;观察组麻醉即刻、麻醉后15 min的HR、MAP 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麻醉后15 min的PaCO2, 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 观察组恢复呼吸时间(±)min、苏醒时间(±)min及拔管时间(±)min均短于对照组的(±)、(±)、(±)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2. 3 两组疼痛指数比较 观察组疼痛指数Ⅰ%(24/54), %(13/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P<)。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54), %(6/54),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P>)。
脊椎骨折应用七氟烷与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临床效果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