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新品种――京葫3号
京葫3号是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最新培育的设施西葫芦新品种,2008-2010年在江苏省无公害蔬菜基地(东台市“蟒河”)示范种植,表现早熟、质优、抗逆性强、商品性佳、丰产性好等特点,深受菜农和消费者西葫芦新品种――京葫3号
京葫3号是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最新培育的设施西葫芦新品种,2008-2010年在江苏省无公害蔬菜基地(东台市“蟒河”)示范种植,表现早熟、质优、抗逆性强、商品性佳、丰产性好等特点,深受菜农和消费者欢迎。现将该品种主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特早熟杂交一代种,矮生类型。根系发达,茎蔓粗短,株高40~50 cm,开展度(85~90) cm×(85~90) cm,长势强,第5,6节即可开花坐瓜,比一般品种提早2~3个节位,采收期提前15~20天。叶片掌状深裂,墨绿色,茎蔓条棱形着刺。瓜为长圆柱形,嫩瓜皮淡绿色并带有网状花纹,瓜长15~30 cm,~8 cm。单瓜质量350~550 g。果肉淡绿色,有清香味,口感好。抗性强,耐病毒病,具有较好的耐肥、耐低温弱光性,连续结瓜能力强,几乎节节有瓜。在夜间温度14~15℃时能正常结瓜。苏北沿海地区早春大中塑料棚爬地式栽培,一般产量每667 m2在7 500 kg以上,双大棚栽培667 m2产量达10 t。每667 m2经济效益比当地品种增加1 500~3 000元。
2 栽培要点
培育壮苗
京葫3号系特早熟杂交一代种,培育适龄壮苗,发挥杂交优势是春季夺得早熟丰产的关键。大棚栽培一般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播种前需浸种催芽,每667 m2大田用种350~400 g,采用穴盘轻基质育苗,大棚套小棚加地膜,基质下埋电热线,小棚外加覆盖物(草苫)保温,每667 m2需 7 cm孔径(48孔)穴盘50张,专用基质50~60 kg。
出苗前白天棚温保持在25~28℃,当出苗量在50%左右时应及时揭膜放苗;全苗后要通风散湿促根防病,揭除小棚膜,增加光照,调节棚温,以白天20~25℃,夜间15~18℃为宜,2叶1心后夜温可降至12~15℃,以适温促壮苗及花芽分化,并结合防治苗期病虫害适量补水防僵苗。待苗株高8~10 cm,真叶3~4片时移栽,苗龄控制在35~40天为宜。移栽前5~7天炼苗。
合理密植
选择近2~3年内未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大棚田块,种植前15天深耕细耙作畦,施足基肥并覆盖好棚膜。每667 m2施腐熟鸡粪2 t或饼肥250 kg,加4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50 kg。 m左右,畦高15 cm,铺地膜前每667 m2用96%金都尔(精异丙甲草胺)40 mL对水喷雾防除杂草。12月上旬至翌年2月初定植,每畦种2行,行距60~80 cm,株距40~50 cm,每667 m2栽2 000穴,每穴1株。种植后浇足底水,封好定植孔,建好大棚内小棚,封闭棚室,增温保湿促活棵。
加强田间管理
定植后5~6天,棚室一般不通风,白天棚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活棵后及时通风散湿、降温,白天棚温20~25℃,夜间不低于12℃。越冬期间注意防寒流,当出现-5℃以下的极端低温时,夜间小棚及大棚外加盖草苫保温,白
西葫芦新品种――京葫3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