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七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杭州西湖的美景, 并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莲叶无边无际与天宇相接, 气象宏大, 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又呈现出绚烂生动的画面,使我们如痴如醉。中国文人之所以爱莲、爱荷花, 因为它是洁身自好的象征。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恬静怡然的风致, 每每读来, 更是让人情动于心, 神往不已。在中国繁多的艺术种类中, 以荷花为题材的赋诗、绘画、文章等, 可说是举不胜举。下面选介一些安徽省博物馆和安徽省文物总店收藏的元明清传世玉雕荷花形佩饰,以供大家欣赏。元玉镂雕双鸭荷花饰长9 厘米宽 厘米厚 厘米元代镂雕玉器, 一般多为玲珑剔透, 层次增多。许多作品的花卉图案上下浮起二三层,乃至四层,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这件多层透雕玉器, 白玉纯正, 温润光洁。荷叶、荷花为基本造型, 以双鸭为装饰, 水草为附饰, 雕琢精致, 层次分明, 表现出一派“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夏日荷塘双鸭戏水的情趣。元白玉镂雕大雁荷花镶件长9 厘米宽 厘米厚 厘米此件玉雕是同类器中最精美的艺术品之一。镂雕一雁穿于荷花水草间, 荷叶翻卷, 荷花绽放, 水草迎风飘动。雁头钻入荷茎, 翅膀被水草缠绕,极度恐慌,苦苦逃窜,神气活现。玉质晶莹细密,璨璨生辉。 2 明玉透雕双天鹅荷花佩长 厘米宽4 厘米厚 厘米玉质青白色,长方形,扁平体。在小小的方寸之间,玉工采用镂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治玉工艺, 使作品玲珑剔透, 可爱喜人。上面一只鹅展翅下俯, 下面一只鹅坐卧回首, 鹅首相对, 亲密无间。四周荷叶、荷花相围, 构图匀称, 和谐统一。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赏的是, 该玉佩为双面透雕, 抛光细腻, 图案两面对称, 光泽明快, 别有一番神韵, 无论在用料及雕刻方面都是一件成功的作品。明白玉多层透雕荷花带扣长6 厘米宽 厘米厚 厘米玉色纯正, 温润光洁。多层透雕荷叶、荷花, 风姿多彩, 荷叶脉茎阴线刻划, 纹理清晰, 背衬镂雕荷茎, 生机勃勃。中间琢一长方穿孔, 以便扣带。明代玉雕, 有磨平图案边缘棱角的特点。例如这件带扣作品, 锋利的棱角被一一磨平, 从而形成了光洁明亮的轮廓边缘, 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荷花图案的浑朴厚重感。明玉镂雕天鹅荷花镶件长9 厘米宽 厘米厚 厘米青白色玉, 细密光洁。椭圆形, 片状。多层透雕, 一只天鹅钻入荷花丛中, 茎绕长颈, 双翅欲飞, 瞪眼张嘴, 呈挣扎状。荷叶、荷花叠压掩映, 高低错落, 玲珑剔透, 蜡状光泽。玉质美, 工艺精, 实为一件难得的珍贵艺术品。明玉镂雕水鸭荷花带饰板长 厘米宽4 厘米厚 厘米白色玉, 温润细腻。画面以鸭戏水为基本造型, 配以荷花、水草与密集的波浪纹。悠闲戏水的肥鸭, 全身羽毛每一片都闪着光彩。伸着弯曲的长颈, 张开嘴, 尽情享受着荷塘戏水的快乐。构图丰满, 温润浑厚, 有石 3 灰沁,有可能是件古墓葬出土的传世品。明玉童持荷通高 厘米宽4 厘米厚 厘米人物题材的玉雕,在中国玉器艺术中比较少见。这件明代童子立像, 神情招人喜爱, 双手持荷茎, 脸带微笑, 朴实憨厚, 以青白玉立雕, 其特点是留皮巧作。这块玉材并不纯正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