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布兹沙漠花园“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受初中课文《死海不死》的影响,以色列对我而言一直是个神秘的国度。也许是因为时差, 或许是过于激动, 到达死海的第二天早晨, 我比太阳先起床了。拉开窗帘面对大海, 我静静地等着太阳从约旦一边的山后缓缓升起,一点点地照亮整个世界。其实这一天我最期待的行程, 是导游 Harel 带我们回他的家看父母聊聊天,而他们就住在以色列的“公社”――基布兹( Kibbutz )。基布兹是以色列的集体农庄, 这里的一切财产和生产资料为全体成员所有, 成员之间是完全平等的, 大家一起劳动、共同生活。人们没有私人财产, 工作也没有工资, 但加入衣住行到教育都是免费的!咦,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耳熟, 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一直想要实现的“共产主义”吗? 没错,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就在死海旁的沙漠绿洲里实现了。车子沿死海一路行驶, 路旁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当到达基布兹的时候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就是传说中的“沙漠中的绿洲”! 基布兹人用心浇灌的花园走在基布兹里, 真的很容易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 有一种走进了沙漠植物花园的感觉。在这片原本寸草不生的荒漠上, 以色列人凭借智慧和劳动建起了温室, 发明了灌溉系统, 用精神和力量构建着心中理想的乌托邦。走在基布兹里,有一种走进了沙漠植物园的感觉 Harel 的家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犹太家庭, 但他和他的父母都是热 2 情好客的人, 有这样一个导游儿子, 想必他们也经常接待像我们一样对基布兹感兴趣、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吧! 这是一栋传统的二层小楼, 客厅没有很大, 却被布置和装点得满满当当, 这种满不仅仅是指东西, 更多的是溢出来的温馨与爱。房间里的书架上贴满了一家人外出旅行回来打印的照片,墙上也挂满了子孙们的合影,连 Harel 小时候的都有。最有爱的,还要数小朋友们的手作, 这些充满童趣的手工被老人们当作艺术品挂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很难描述 Harel 家的装修风格属于哪种,可以说是混搭,但细节中无不透露着些艺术感与小心思。基布兹是以色列的集体农庄参观完房间, 炉子上的咖啡也煮好了, 叔叔阿姨还贴心地准备了椰枣和饼干给我们。通过聊天我们才知道, 原来基布兹的孩子从小就要开始过集体生活, 婴儿出生后交给育婴园, 四五岁进入幼儿园,7 岁上小学, 13 岁进入少年之家, 18 岁中学毕业,服完兵役方可申请加入基布兹,这对于任何父母来都会觉得有些残忍吧! Harel 的父母也曾为此犹豫,之所以选择在 EinGedi 这个基布兹生活, 也是因为这里的政策比较特殊, 允许儿女在父母身边长大成人。基布兹有自己的委员会, 大
基布兹沙漠花园 “共产主义的乌托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