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自我行为的约束手段,他律则是除人内心以外的其他一切约束手段。在此,我方主张的是师德主要依靠他律。
首先,他律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人们总是通过他律达到自律。人说日三省吾身,认为这是自律。我要问:省什么?我,如果还是无法纠正你的行为,不要紧,我们还有法律这个终极他律来强求你执行呢!
是啊,我们都希望能通过人人都达到自律来实现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生活,但在我们现行的社会里,这只能是一个在内心架构的自由王国。但是很短暂的,它不容许我们用多的时间来幻想自由王国生活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吧,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法律体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他律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并以此来带动整个社会的前进。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师德主要靠他律”。
展开辩论材料二首先,让我们看看对方辩友如何夸大自律的重要性。对方辩友的眼中,自律就是一把万能钥匙,能够使恶人放下屠刀,但是我想大部分这些恶人放下屠刀之后应该是走进监狱,而他律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真正意义上做到师德。
其次,对方辩友一上来就抬出师德的他律缺陷问题,试问:在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哪一个人没有受到他律的规范?光有自律,我们还需要师德规范,教师法干什么?光有自律,这世界为何还需要法律法规,还需要制度监管,还需要警察队伍和监狱?
今天对方辩友一直说师德主要靠自律,然而却无法对我们解释一个没有他律,那自律什么的问题?这是我方最大疑问。反观一个国家,如果立法者缺乏他律则恶法林立,执法者缺乏他律则混淆是非,新闻从业人员缺乏他律则黑白颠倒,可见,他律手段决定了自律的内容和实施的程序。
一个老师如果只把“认真上课”作为自律的内容,(其实,这认真上课就是他律的要求,只不过,在这里已经转化为自律)。那么接受家长财物,他心安理得;打骂学生,他并不觉得不妥,而且强调:我是好心,我是为孩子好。这,自律又从何说起?
最后,我想提醒对方辩友,今天我方支持师德主要靠他律,并不是要向大家证明这个社会只有他律,而是要告诉大家他律和自律在这个社会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有且只有通过他律才能逐步走向自律。
今天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并非岳飞毫无自律,而是孟母感到他律在幼小的岳飞身上的重要性。俗语有“驴子不被赶着不会主动去拉磨”的说法,我们并非把老师比作驴子,但确实有部分人需要规范和制度的推荐才会不断进步。我们常常看到: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这种行为称为“慎众”。慎众是他律,“慎独”当自律的最高境界。从他律走向自律人们希望每个人都能自律的愿望是美好而又单纯的,然而当今社会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不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就是不自律,由此说来没有他律就没有自律。在他律的基础上诞生了自律,人类自古就是先有立法后有规矩的,也就是说先有他律后有自律的。
展开辩论材料三以往在师德建设中还过分强调并依赖了教师的主观自觉,教育教师要树立廉洁奉公的自律意识,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表率,而在他律机制方面仅注重舆论的监督导向功能,忽视教师职业规范制度的建设,造成师德建设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自律是个体为追求道德本身的目的而制定的伦理原则,个体达到一种不受外
自律和他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