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9 20
《归去来兮辞》教案
语文组 李晓春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2/6/9 20
(2)为何要归去?
古人不是深受儒家 “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吗?范进、孔乙己等一大批读书人不是每日做着“为官梦”吗?为何做了官的陶渊明却如此毅然决然地离开官场而走上“归隐”之路呢?(也可这样问:他为什么要辞官?)先不说课文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诗歌《归园田居》中的几个诗句,可能对我们研读课文有一定的启发。
补充:《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多媒体2,投影以上诗句)
同学讨论:
A.“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B.他为何要如此自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C.为何他说自己入官场是“误落尘网”?
2022/6/9 20
明确: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加以佐证吗?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第一段作者所流露出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D.出仕与归田两者孰轻孰重就可知了。“田园将芜胡不归?”“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为自己误入官场而深深地自责自悔。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中的“已往”“来者”分别指什么?“今是”“昨非”各指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确:有庆幸之意,自恕自慰之情;表现出作者对现在辞官的肯定和前半生做官的否定;仿佛是一种醒悟。
2022/6/9 20
小结:所以“归去”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那一份遗世独立的品格。
朗读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应读得“气中声硬”。教师范读后学生读。
(3)如何归去?(分组讨论研究)
A.作者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引导体会: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回家的过程——先乘船,后上陆。
B.你能想象出此时作者怀有怎样的心情?
引导体会:“轻飏”、“吹衣”——轻舟摇荡,和风吹衣,表现出冲出牢笼后的前所未有的欢快和迫切之情;前路、晨光;问、恨——归心似箭的心情。
C.这样的心情在下文哪几个句子中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出作者刚入家门狂喜飞奔的样子(突出强调:载……载……)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浓浓亲情的自然表现,能不引起作者的欣喜之情吗?
2022/6/9 20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写出作者举家欢宴、兴高采烈的情景。作者在这里开怀畅饮,欢喜异常。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写“松”“菊”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庭院虽已荒芜,但松、菊却保存完好,这给作者很大的精神慰藉。松、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贞坚强的象征,陶渊明更是从来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写松写菊,从中表现了陶渊明的清高人格。
你能找到有关写松、写菊的诗句吗?(请学生从掌握的诗句中体会“松”“菊”的形象特点)
E.“松”“菊”正是作者高洁形象的化身。你能用具体形象的文字描述“风飘飘而吹衣”的作者形象吗?这样的形象你能想象到我们古代诗人中的哪一个?
小结:以上几句话写出了作者归家及抵家时的欢快喜悦之情,表现了归家之乐,所以文章在句式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六字句至四字句,节奏明显加快。
朗读指导:要体现作者的急迫欣喜之情,应读得“气满声高”。(指名朗读,评价,齐读)
(4)归去以后,如何?(分组讨论研究)
2022/6/9 20
请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加以回答。
A.如果把这些语句加以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个方面?
讨论明确:
(1)家居生活——“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田园生活——“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