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法律思想史必考论述题答案.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国法律思想史必考论述题答案
法家,法治
1为了推行“法治”,法家认为必须使法令成为官标准和实践, 给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和好处, 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培育出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政德和官德传统。
黄宗羲思想:
(一)立“天下之法”,去‘一家之法”
黄宗羲认为,三代以前的法是天下之法,三代之后的法则是一家之法。
一家之法弊端:法令密集,成为君主满足私欲的工具。
因此要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与儒家有治人,无治法观点不同。要求要从根本上变革法律的私法性,使之成为天下之公法。
二,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认为中央集权的皇权专制,是国家成为皇帝一人财产。
弊端: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忠君因受到怀疑,而失道之君应该废除。
三,限制君权
措施:1“君臣共治,百官分治”。2实行地方分治,地方设方镇以去除集权之弊。3学校议政
四,富民、利民和工商皆本的经济立法思想
其主张恢复井田制,重定天下之赋,提出“工商皆本”,是明末清初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也是士大夫商人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体现。
梁启超的法律思想:
梁启超:号任公,字卓如。民初伟大的社会活动变革家。
法治思想:
法理角度:任公认为
1法是国家的意志
2法者,天下之公器
3法是规定权利与义务界限的工具
施行方面
法治须与民权结合
1首先要将立法权属于国民,有权利思想者,必以争立法权为第一要义.
2所立之法应是善法——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
3必须有对政府的监督
中西化合:法治应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理由:借鉴法家法治与儒家人治的优缺点。
第一,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第二,法律调整人行,道德调整人心;
第三,法律由政治制裁保障,道德由社会制裁保障。
宪政思想:
1限权核心思想:立宪政治,一言以蔽之,则权力有限而已。
2实行三权分立,以权力控制权力。
3用民权限制政府权力
辅助:
主张1议会政治——议会制度是立宪政治的体制外壳
2国民政治、舆论政治——国民支持是立宪政治的坚强后援
实现宪政基本观点:不存在完美无暇的政体,一国实行的政治体制必须与该国的国情和民情相适应。
认为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1核心:政权和治权分开(权能分治),由任命掌握政权,由政府掌握治权。治权相对于政权称作“能”,故称权能分治。
2五权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
3精华:直接民权。
4意义:是孙中山独特的宪法思想,是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一种中国式近代革命民主主义的宪法说。
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总称。
1民族主义:首要问题,基本任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核心:反对帝制,建立民国。
3民生主义:最具特色,社会革命纲领,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董仲舒,大德小刑理论:
董仲舒杂糅

中国法律思想史必考论述题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晓君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