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阁浏览次数: 1898 (1875-1954)号凤亭,山东省掖县石柱栏村人,幼年家境贫寒,曾入私读书,后因父亲逝世, 中途辍学务农,1896年,去海参崴谋生,开始在福长兴莱床学生意和俄语,并结识同乡郝升堂,应邀入股郝升党经营的双合盛杂货铺,很快当上双合盛副经理,由于他经营有方,使双合盛得到发展,日俄战争前夕,争取到为俄军供应军需物资的业务,赚取了巨额利润,以后双合盛又在战争中获暴利,生意日益兴隆,成为当地商界首户,他被当地华商推举为海参崴华人商会会长,辛亥革命后在“富国利民”,“实业救国”等口号的鼓舞下,1912年他携带巨款回国考察工商伺机购厂办实业,1914年,他在北京收买了瑞士人开办的啤酒汽水厂,1915年,他又买下俄国人经营的地烈金火磨,办起了“双合盛制粉厂”翌年,升任“双合盛”经理;将在海参崴的双合盛的总帐房迁至哈尔滨,此后,他先后收买前永胜公司的的双城堡火磨、香坊的双盛泰油房。1920年,他投资100万现大洋,在松花江边兴建了一座大型制革厂,从德国购进全套制油设备,兴建大型精油厂,与他人合资,承办了奉天航运公司和兴记航运公司,还广泛经营房地产,此外,在东北各地及北京都有双合盛的房产。1925年,双合盛无限公司正式登记,张廷阁任公司总经理,他经营的哈尔滨双合盛资金雄厚,为华商之冠,1928年,他又从德国, 瑞士购进了一批先进的机器,并修建了新厂房,于1930年底投产,, 双合盛当时处于哈尔滨民族资本中首富位置,他成为工商界巨子,先后当选为市公议会议员,哈尔滨商会会长,东省特别区商会会长等,1926年,他与其他华籍议员进行斗争,改组了市公议会,成立了临时自治会,选为第一届自治会会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伪统治者对他政治上拉拢,经济上限制,资财上勒索。将其两个航运公司与全套精油设备强行低价收买,还以各种名目勒索去资金约400万元,至光复前夕,双合盛流动资金损失殆尽,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他曾于9月出任临时市长, 组织临时治安维持会,国民党撤出哈尔滨,他与各界知名人士联名呈请民主联军“迅速进驻哈尔滨市内, 以维治安”。哈尔滨解放后,双合盛制粉厂复工。1954年1月24日,双合盛制粉厂发生火灾被毁, 时他正在病中,不久逝世。张廷阁, 也许历史正在淡漠这个名字, 但现在的双合盛沙子面对哈尔滨人、双合盛五星啤酒对北京人来说, 仍然是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便是张廷阁留给后人的遗产,也是后人对张廷阁最好的追念。张廷阁, 号凤亭。 1875 年 10月4 日生于山东省掖县石柱栏村, 自幼聪颖, 但家境贫寒, 只念了几年私塾, 后因父亲病故, 被迫离乡出走,几经辗转,来到海参崴,在一家( 福长兴) 菜床学生意,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国话。不久, 应邀入股郝升堂经营的双合盛杂货铺, 很快升为副经理, 全权经营双合盛。日俄战争时期, 双合盛靠军需供应暴发,一跃成为当地的商界首富。 191 1 年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在" 实业救国" 思想影响下,从 1912 年起,张廷阁陆续将双合盛资产抽调回国,力行孙中山三民主义,折射出时代精神。 1914 年,张廷阁在北京买下了一家瑞士人开的啤酒汽水厂, 改名为北京双合盛啤酒汽水厂。此后,又于 1915 年在哈尔滨买下了俄国人经营的地烈金火磨,定名为哈尔滨双合盛制粉厂。 1916 年, 张廷阁在双城堡买下了永胜公司经营的一处火磨。同年, 双合盛总帐房迁入哈尔滨, 张廷阁由双合盛副经理升任总经理, 立足哈尔滨开始了办实业的生涯。张廷阁回国兴办实业的头几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双合盛的两个制粉厂昼夜生产, 产品仍供不应求, 大批面粉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往欧洲战场, 使双合盛赚取了高额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张廷阁于 1919 年在哈尔滨香坊区买下了一个油坊。接着, 又于 1920 年在哈尔滨东郊的松花江畔购地 万平方米,兴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革厂。 1924 年,双合盛正式收买俄国人索斯金公司轮船,成立奉天航业公司。 1925 年,双合盛正式登记, 成立了双合盛无限公司, 张廷阁任公司总经理。此时, 双合盛已成为哈尔滨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 而张廷阁则成为哈尔滨引人注目的工商巨子。短短 10年, 张廷阁实现了" 实业救国" 的抱负, 更可贵的是, 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施展政治抱负。早在 1914 年,他出任过海参崴中华总商会会长。 1918 年, 当选为哈尔滨市公议会议员。 192 3 年任哈尔滨总商会会长。 1925 年捐赠现款和面粉救济" 五卅运动"中的上海工人。 1926 年初任东省特别区商会联合会会长。 1926 年末, 他与其他中国籍议员一道,同把持市公议会大权的俄籍议员进行斗争, 改组了市公议
张廷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