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一章声现象(物理)人教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同步教育信息】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三章声现象
重、难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及回声测距离。
乐音的三个特征及频率的概念。
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知识点分析
(一)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气中的传 播速度。
解析:我们测量速度只有v = S/t 一个公式,然而声速很大,传播所需时间极短,不易
测得。因而,我们采用较精确的数字式秒表和较长的距离。
答案:
实验原理:v = S/t o
实验器材:米制卷尺、发令抢、数字式秒表、温度计。(三人一组)
实验方法和步骤:
(1)选择一块合适的室外场地,记下室外空气的温度。
(2) 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或更长一些)。
(3) 让一名同学持枪站在100米的一端。另两名同学带秒表站在另一端,其中一名同 学为观察员,注视着发令抢,另一名同学为听声员,被对着发令员负责听声。
(4) 发令员鸣枪,观察员在看到发令抢冒出的烟雾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听声 员听到枪声时立即喊“停”。同时观察员停止计时。此时从秒表上读出的时间t就是声音在 空气中传播10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
(5) 重复上述步骤3至5次(交换角色),并检查记录时间差别大吗?
(6) 用公式v=S/t算出每次测得的声速,求出平均值,得出结论。
说明:实验设计类题目是当前中考的热门题目,解决这类题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 目给了我们一个什么问题(或实验目的)。在明确目的之后,确定实验原理是设计实验的基 础或出发点。选择器材、安排方法及步骤应遵循方便、易行、准确等原则,同时还要注意有 减小误差的步骤或措施。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填空题
声音靠 传播。声音在钢铁中比水中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
约是 米/秒。
人耳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必须满足:传入人耳的原声与回声时间相差 秒以
上,人距障碍物不得小于 米。
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 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 的
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 发出的振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 交谈,说明 o
利用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需要测出,
然后利用公式 计算海水深度。
某同学对着一山崖高喊一声,2秒后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有 米。
人们彼此交谈的语声,是靠 传播的。
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弦的 产生的,通过 介质传入我们的耳朵。
一人在窗前用望远镜观察到远处建筑架上工人以每秒1次的频率敲打钢钉,他听到打
击声恰好与看到击锤的动作一致,当工人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 2次锤击声,工人离观察 者的距离约为 米。(设声速V=340米/秒)
声音在25°C的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31米/秒,测海底深度时,用秒表测出听到回声经
历了 4秒(设海水上、下温度相同),则此处海底深度为 米。

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声音要慢慢消失;
,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用两个金属盒或塑料瓶盖,中间串上一根塑料绳,做成一个土电话,这是利用了( )
回声; ;
固体传声快; 。
声音在空气、水、枯木、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第一章声现象(物理)人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96 KB
  • 时间2022-06-10